聽聞北地兵馬異動,而且高柄大軍竟是不能抵擋,趙伯玖也怕了。
現在他的兵馬也不算多,如果高柄徹底戰敗,那沈堂就可以直接兵臨城下,到了那會兒可就晚了。
難不成沈堂想要攻打靜江府的訊息,只是掩人耳目?他們真正的目標是臨安?如果這樣,也未嘗不可能,畢竟在沈堂看來,靜江府和臨安沒什麼區別,總要先拿下一個,然後再合兵攻打另外一個。
想到這裡,趙伯玖當即就知道,自己‘中計了’。
一邊從南方調兵回來支援高柄,一邊派人向靜江府求援。
現在唇亡齒寒啊,你總不會不管我吧。
三月下旬,高柄再度傳來訊息,除了嶽霖兩支兵馬外,淮南東路竟是有將近十萬兵馬從鎮江府、江陰軍、常熟等地過江,他雖然還沒有遣兵交戰,不過其兵甲整齊,顯然是沈堂麾下的主力兵馬。
現在沈堂麾下的兵馬不過三十萬上下,除去駐守各地城池的兵馬外,能夠抽調出十幾萬兵馬已經不容易。而且動兵也並非數量越多越好,兵馬越多,軍餉和糧草消耗越高,以沈堂的地盤,怕是無法支援幾十萬兵馬征戰。
如此一算,這十幾萬兵馬不是沈堂的主力是什麼?
好在,讓趙伯玖鬆了一口氣的是,南方的兵馬已經調過來去幫助高柄鎮守臨安之北的地域。
到了三月末時分,他總算是得到了訊息,許是沈堂一方的兵馬忌憚他們勢大,因此只是隱約徘徊在長江南岸,並沒有繼續進兵的打算,就連原先極為激進的嶽霖、耿鴻運兩支兵馬都直接退了回去。
這訊息讓趙伯玖總算是放下心來,也是,沈堂雖然厲害,可也不是神,算上高柄的兵馬,現在北地已經匯聚了十萬兵馬以上,對方拼死倒是也並非沒有勝利的機會,然而,如果沈堂將主力兵馬都拼在這裡,還如何征伐靜江府?沈堂自然不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所以,只要自己的兵馬能夠與沈堂在長江一帶對峙,而後儘快催促趙惇朝將領方向進兵,沈堂首尾不能相顧必然大亂,那時候便是自己真正北上的機會。
想到這裡,他趕忙再度遣人前往靜江府催促趙惇,這可是難得的良機,如果錯過就不好說了。
而且自己用兵十幾萬牽制沈堂主力,你趙惇好意思不動手嗎?
至於之前餘華前來,趙伯玖嗤之以鼻,這趙惇腦子壞了吧?沈堂的主力都在自己這邊兒,哪兒還有什麼兵馬能夠攻打靜江府?
餘華得到了臨安的訊息,同樣是大吃一驚。
難道,這真的是沈堂盤算,之所以讓大理和南疆出兵,就是為了牽制靜江府,好騰出手來先行攻打臨安?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靜江府的確是個難的的喘息之機。大理和南疆的兵馬雖然厲害,可靜江府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而且終歸是在自己地域佔據地利人和,對方還是進攻方,優勢在我……
四月初的時候,趙惇總算是得到了餘華快馬加鞭傳來的訊息,趙惇當即大喜。
至於趙伯玖所說的北上動兵,他絲毫沒理會,先行將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收拾了才是重要的。
經過這段時間,北方張浚的兵馬從利州南下夔州路,夔州的兵馬只能選擇進入荊南、荊北之地,還有從江南調回來的兵馬,現在他能夠匯聚十幾萬兵馬,足可以與大理、南疆打一仗。
而且,主要是不打不行了。
南疆與大理合兵已經打到了象州、柳州一帶,距離靜江府也不過一線之隔,現在哪兒還有猶豫的時間?
既然沈堂的主力在建康,那荊南、荊北就沒必要囤積大量兵馬了,所以,趙惇一紙令下,除了部分守衛要地的兵馬之外,其他的兵馬儘快返回靜江府,並朝著西南方向進兵地域大理和南疆部眾。
命令執行的很徹底,不到五日時間,兵馬就開始陸續趕回來。
趙惇也乾脆,直接讓他們修整之後進兵西南。
約莫到了四月中旬,荊南、荊北之地,趙惇除了留下了將近兩萬兵馬駐守要地,其餘兵馬已經盡皆歸來,而且這些兵馬的到來,的確緩解了西南局勢。
在趙惇重賞之下,他麾下兵馬連連建功,追著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交戰。
大理和南疆的兵馬好像也沒有與對方死戰的意思,接連退兵,短時間內就退出柳州、象州、宜州等地,隨後又退兵百餘里,與靜江府的兵馬對峙在橫山寨一帶的右江。
趙惇已經下旨,讓麾下兵馬儘快進兵,將大理國和南疆的兵馬驅逐出邊境。
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