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使人類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從十六世紀起,西方國家以葡萄牙為先鋒跨越重重大洋終於來到久已神往的東方海面。它們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東南海域的島嶼建立貿易據點,展開激烈的貿易霸權爭奪。全球化過程從此開始,而恰恰從此時開始,中國開始轉向閉關鎖國。
當西方人出現在東方海面之際,中國恰逢改朝換代。在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看來,海外貿易除了進口些用不著的奢侈品,以及帶來危險的海外勢力外,不能給國家帶來任何好處。所以他下詔厲行海禁,“片板不許下海”,不僅海外貿易,連近海內貿都在禁止之列。雖然明成祖時期鄭和七下西洋,但是其目的僅僅是招徠朝貢國以及尋找建文帝。明成祖去世後,這種賠本買賣很快停止了。明朝中後期部分開放海禁,允許小規模海外貿易,但仍然禁令重重。嘉靖年間,明世宗規定:“不許製造雙桅以上大船,並將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明初鄭和寶船有九桅之多,船的噸位也大至一千五百噸左右,而雙桅船的載重量則只能在五百石以下。這一禁令影響持續了三百餘年,直到1820年,中國駛往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在兩桅。
清朝建立後,由於臺灣鄭氏勢力的存在,一度宣佈禁海。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朝收復臺灣,同年十月,開放海禁。這是中國趕上世界的最後一個機會。從內外條件來講,中國都處於有利地位。從內在條件看,康乾時代,中國的製造業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綢緞、生絲、瓷器、茶葉等獨步世界的商品不僅銷往南洋、日本、中亞等傳統國家地區,而且遠銷俄國和歐美。一直到乾隆辭世的十八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所佔的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五個百分點,大約相當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佔到將近三分之一,比今天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還要高。貢德?弗蘭克說:“作為中央之國的中國,不僅是東亞納貢貿易體系的中心,而且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佔據支配地位。”(《白銀資本》)當時中國的海外貿易,無論對東洋還是南洋,都是大量出超,處在非常有利的地位。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節 英國人的禮品(18)
從外部環境看,十七世紀後半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已經衰落,後起的荷蘭也進入衰落的過程中。英國還未走出革命後的內政困擾,其向東亞的大規模擴張是十八世紀中期以後的事情。從十七世紀後半期到十八世紀前半期,可以說是東南亞海上力量的空白期。甚至從馬戛爾尼使華到英國有能力直接攻擊中國,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如果乾隆能透過馬戛爾尼訪華敏銳地感覺到近在眉睫的威脅,並抓住這最後的時機積極經略海上,加強中外海上交流,並非沒有可能獲得大量最新西方軍事及科技成果,迅速趕上世界水平。(《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海外貿易政策述評》)
可惜,這僅僅是一個假設。中國人從這次交往中所獲甚微。
在馬戛爾尼離開中國後,乾隆皇帝得出結論說:“該國夷人雖能諳悉海道,善於駕駛,然便於水而不便於陸,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進內洋也,果口岸防守嚴密,主客異勢,亦斷不能施其伎倆。”
“便於水而不便於陸”,在後來的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官員得出的結論仍然與此毫無二致。
馬戛爾尼使團的到來對中國重大的後果只不過是在天朝的朝貢國名單中多了一個名叫“英咭唎”的海外番國。在嘉慶十六年(1811)開始重修的清代第三部一統志中就增加了“英咭唎”一條。
十三
雖然英國人拒絕下跪,惹得乾隆生了一肚子氣,但精明過人的皇帝仍然不願意放過利用這次英國人來訪標榜自己的統治。英國人送來的大批衣料,被他賞給了大臣們,讓他們看看新鮮,並且特意說明這是英國人萬里遠來進貢的東西,以使“內外大臣共知聲教覃敷之盛”。不過,有一些大臣頭腦不夠靈光,收到賞賜後的謝恩折中未說明是收到了英國所進之物。皇帝為此深為不滿。乾隆五十八年特意因此而降旨說:“本年英吉利國遣使赴京,祝禧納贐。朕因系遠夷所進方物,特命分賞,俾內外大臣共知聲教覃敷之盛。督撫等接奉後,謝恩折內自應將所賞物件系英吉利國呈進之處敘明。昨朱圭奏到折內即將此意敘入,乃本日蔣兆奎謝恩之折,止稱奉到恩賞啤嘰褂料一件,而於英吉利國所進並未一字提及;竟系無故而特加賞齎。所奏殊不明晰。”雖然英國人的進貢過程鬧得很不愉快,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