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五丈內已全為郭靖的掌風籠罩,滿大廳都是呼嘯勁風的勁風四散崩溢,將旁觀眾人的衣襟都帶帶呼呼獵響,眾人遠在數丈外都能覺察到那股極其強烈剛猛的勁風撲面而來,打在臉上令人呼吸都稍覺微緊。
見郭靖起手之威已至於斯,那旁觀眾人中小一輩的許多人都是目瞪口呆,險些就要驚撥出口。雖然這幾年他們大多都在襄陽,也大多都隨著郭靖一起抗蒙,但蒙古人攻城時來的都些將佐兵丁,少有武林高手,故此郭靖守城抗敵時自然都是一出手就斃敵,根本用不著使出降龍十八掌這等絕學,眾人自然也少有見過他的真正武功。
直到此時,見了郭靖這起手之威,他們方才明白在武林中為何要隱隱以郭靖為首?天下群豪又為何都要尊稱郭靖為郭大俠,其中除了郭靖抗蒙的緣故外,郭靖的武功想必也起了很大作用。
這些閒話說來很慢,但郭靖這一式飛龍在天出手卻是極快,一旁眾人這邊剛自驚撥出口,那邊郭靖已飛至到武敦儒正前方空中的五丈高處,身形懸在空中微微一頓,隨之一擰一旋,矯若神龍般於空中猛然打了個大回旋,頭下腳上身形如轉直往武敦儒當頭拍下,自然那股剛猛之極的掌風也當頭將武敦儒全都籠罩其中。
當頭一掌罩下,武敦儒的周身便全為郭靖的掌風籠罩,令他避無可避,躲無可躲,唯有在郭靖的掌風籠罩下做出反應。或是出手硬接。或是束手就擒。
但真要是硬接,武敦儒的功力又能接得住郭靖這一掌嗎?況且更沒聽說過天下還有哪一門的拳法掌法能拼得過降龍十八掌。或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武敦儒的身法能快到極點。比郭靖的掌風還快,在郭靖掌風及身之前閃出掌力所籠罩的範圍,如此也算是一個應對之策。
大凡習武之人,大多也都有一個共同地天性,或者說是習慣。就是在別人動手比武之時,旁觀的人也都會在心中暗自琢磨動手之人的出手招式,暗自琢磨應對之法。
現在就是如此,於這電光石火之間,旁觀眾人卻大多在心中替武敦儒琢磨起該如何應付郭靖這一掌了,而這些人所想出的辦法也都是躲閃。他們中大多都在當年絕情谷見識過武敦儒的凌波微步。所以他們心中做出的第一反應也都是同出一轍,都覺得在郭靖如此聲勢之下,武敦儒應該以他那極快極其神妙的步法躲閃,避其鋒銳,竟沒有一人覺得武敦儒應該硬接這一掌。
偏偏就出了眾人的意料,眼見這重如山嶽剛猛強勁的一掌下來,武敦儒卻是沒有用出凌波微步閃躲。就見他起初尚是微微垂首,但等郭靖落到頭頂兩丈時。武敦儒忽而上身微向後仰,左腳後踏雙腿如弓,猛然仰起頭來,雙目如電與郭靖眼中炯炯神光交集到了一處,右臂也是穩穩上揚出掌,竟然真就來了個硬接硬憾。
“轟……”一聲悶響,只聽得一聲很沉悶很壓抑的轟然悶響在兩人接掌處傳出,旁觀眾人除了那一燈黃蓉等有限幾人外,餘人倒都被這聲悶響震地肺腑顫了幾顫。頗覺滋味難受。連遠在十幾丈外案几上的杯碟盤盞等物,都被這聲悶響震震“嘩嘩”直響。
而隨著這聲悶響,一陣比方才還要強烈剛猛的勁風更是四散崩溢,令眾人覺得勁風吹眼,更覺呼吸困難,只得稍退幾步以避其鋒芒。但雖然如此,那眾人的目光卻都不曾稍移,仍都死死盯著那交手的郭靖與武敦儒二人,自然他們二人彼此硬憾一掌的情形。眾人也都看在了眼中。
原來這聲悶響正是由武敦儒與郭靖硬憾一掌,掌風互激而發出的。於瞬息之間,武敦儒並沒有躲閃,而是等郭靖降到頭頂兩丈處徐徐抬臂出掌,一股剛猛淳厚的掌風也自然應手而起,往上迎去。兩人手掌猶隔三尺時,兩股同是剛猛絕倫地勁風彼此交集互撼,就發出了那聲悶響。而悶響方起,兩人的右掌也雙雙接到了一處,又是“啪”的一聲脆響,郭靖身形猛然一個倒翻,如巨鷹般翔空往後翻出五丈多高,落到地上穩穩站定,抬目直視武敦儒。
()好看的txt電子書
雙掌互撼,郭靖被臨空震回,站在那裡仍舊是淵停嶽峙,氣勢非凡,看上去仍是沉穩如常。但武敦儒就沒這麼輕鬆了,雙掌接過後,只聽得一陣“喀吧吧”震裂之聲連響,武敦儒腳下用尺厚青石所鋪就的地面已經四分五裂,竟被兩人接掌時如打樁一般的力量震壓所致。
武敦儒的臉上更是一片潤紅上湧,身形晃了幾晃,終於是沒有穩住,在青石震裂後,他又“噔噔噔”連退了三大步,再微微一晃才穩住身形,垂首站定。
大廳裡靜了一會,兩人一掌互撼之後,廳中眾人的目光自都投在兩人的身上,無人發出絲毫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