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首鋼在這個年代能衝入日本市場的事情呢!
“不是不是,不是鋼鐵方面的事情,這次呢,我們首鋼的周董事長跟日商談的是合資建廠的事情,準備兩邊合資建立一個晶片廠,用日商nec的技術在國內製造電腦晶片……”那周維樂呵呵的充滿了自豪的說道。
賈鴻漸一聽到這個訊息倒是一愣,晶片廠?雖然國內的微電子業界能有一個新的合資工廠能加強中國本土的新片製造能力是很好的,但是首鋼?這麼一個鍊鋼的公司參合什麼晶片行業幹嗎?要是聯鄉之類的it公司往晶片方面發展那還有點合理性,首鋼開這個一個廠子是準備幹嗎?準備進入it行業麼?以後是不是還要賣首鋼牌電腦?前輩子對首鋼沒什麼印象的賈鴻漸,真是對現在這首鋼充滿了好奇和不解。
“你們公司還要建晶片廠?是嘛?那真好!我在美國上學的,一直以為美國這方面最強,現在咱們國家在這方面也要趕上來了嘛!真好!”不明所以的葉靜此時挺歡欣鼓舞的拍手道。
“呵呵,跟美國那邊的工藝還是有點差距的,我們這個引進的基本就是0。35微米晶片的工藝,聽說國外最先進的已經到了0。25微米、0。18微米的水平了,太高科技的他們也不願意給我們技術……”周維雖然有點惋惜,但是還是非常自豪的說道。
“周同志,問一下,不知道你方便不方便透露一下現在咱們首鋼在多少個行業有投資了?”賈鴻漸此時並沒有為什麼印進新科技而鼓舞,而是若有所思的問起來了多元化的問題。
“今天我們的首鋼啊,基本上什麼都經營,從鋼鐵、麵條、腳踏車、醫院、槓鈴、大衣、傢俱、房屋、飯店、機器和電腦,我們公司都做,甚至我們公司旗下還有一家小型銀行,還有一支遠洋船隊。不算國內的話,只說在國外我們首鋼就有24個分公司,在秘魯還有個價值1。2億美元的鐵礦……”周維挺著胸脯太高了頭,非常非常自豪的說道。
一聽這話當時賈鴻漸和葉靜就有點傻眼了——這是一個鋼鐵公司麼?怎麼好像做的比三星等等財團做的都雜?這還不算完,就在賈鴻漸和葉靜正驚訝的時候,接著就聽到了周維繼續說道:“其實我們公司現在還在跟日本的安川電機株式會社以及巖谷產業株式會社在進行先期談判,過兩年可能會合資在國內建立一個機器人制造公司,同時我們公司這個月剛剛向一個製造電腦觸控液晶屏的日本公司進行了注資……雖然看起來我們首鋼好像什麼都做,但是實際上我們首鋼去年以823。7萬噸粗鋼的產量成為了國內鋼鐵行業的老大,我們周總更是被評為了
、
等等稱號,書迷們還喜歡看:!”
()好看的txt電子書
雖然看著周維非常自豪,但是賈鴻漸卻是挺不看好這種經營模式的,就像是他之前對喬穎說過的一樣,他個人認為不應該這麼漫無目的的見到行業就上,好像多元化就是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一樣。雖然他並不知道這首鋼的經營報表好不好看,但是他自己估計首鋼這麼弄砸到一個行業裡好幾個億,最終能盈利回來幾千萬麼?
()
反正在賈鴻漸的印象裡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思想感染了一大批企業家,好像這些企業只是想著在自己的本職之外再多霸佔幾個盈利點——這個年代的機會太多太多了!甚至很多公司都進行一窩蜂的多元化投資,好像只要多元化,就可以發財!
比如說本身是做印表機的四通集團,本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裡面的一面旗幟。92年前後的時候,那私通集團的純利潤就有3醫院,銷售額的70%、利潤的90%來自於他們的打字機系列產品。但是從92年之後,四通集團就沉浸在外延式的多元化成長的失樂園裡面,公司的科技開發投入明顯不足。
甚至賈鴻漸自己還記得曾經的四通集團主管開發工作的副總裁、總工程師王繼志曾經親口對賈鴻漸說過,他當時在公司裡面能夠支配的開發費用還不到公司總營業額的0。3%!儘管按照國家和開發區的規定,本來公司是可以提取營業額的7%當成研發費用而納入成本,但是這些開發費用提出來之後都不知道被公司的人用到哪裡去了。公司情人吃頓飯、唱一次k,動輒一擲千金甚至萬金。為副總裁辦一張高爾夫球會員卡可以隨隨便便用掉幾十萬元,但是副總裁想呼叫即完全做開發資金卻要經過非常複雜的審批手續……
也許,賈鴻漸的觀點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太過於保守和膽小,這對於白手3月變成億萬富翁的他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