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種傳播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甚至連一個大城市都影響不了。
而當電臺,特別是美國的CBS推動建立了全球第一個電臺聯播網的時候,唱片銷量才迎來了第一次騰飛的機會。時至今日,饒舌、爵士等小眾唱片的銷量還是需要依靠電臺DJ的推薦才有起色。
而唱片銷量的第二次騰飛則是因為電視臺的出現,特別是當MTV這個專業音樂頻道的出現,直接就促進了美國唱片銷量的黃金時代——1990年代的到來。雖然MTV電視臺開臺播的第一支音樂錄影帶就是《電視殺死了廣播明星》,挑戰意味濃厚,不過到現在,電臺還是活得很滋潤的。
當然,不是每一次傳播媒體的進步都會帶來唱片銷量的騰飛,當網路時代的出現,全球唱片的寒冬就到來了。不管是哪個市場,2000年就幾乎是一道分水嶺。
在2000年之前,百萬銷量似乎並不是那麼困難,天王天后努努力就行,普通歌手走走運也會有;但是在2000年之後,百萬銷量就是夢了,天王天后的大熱唱片賣個兩三年才有可能百萬銷量,普通歌手或許只有做夢的時候才能看到百萬銷量了。
用黃舒駿的《刺激1995》的歌來唱就是,“CD越做越好,唱片缺越賣越少”。
雖然這是地球位面的例子,但是在這個位面也是大部分適用的。一、二線歌手發片,全國級電視臺的音樂節目立刻會邀請你上節目;三、四線歌手雖然上不了全國級電視臺,但是地方電視臺還是可以露露面的。至於五線以後和新人歌手,對不起,您拉不起收視率,電視臺除非是您塞錢,否則一般不會安排您的通告。所以,失去電視這個最廣泛的傳播媒體,那麼網路這個新興媒體呢?相較於電視在乎收視率,各大音樂平臺和影片平臺更在乎點選率,您能帶來流量麼?帶不來的話,那就只能抱歉,下次再合作了。
“可以說,我們目前只剩下最後也是最傳統的宣傳方式了。”潘穎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