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提名,前面四次都與這個作為導演來說最為渴望的獎項失之交臂,尤其是其中還有她最好的作品《鋼琴師》。
由此可見奧斯卡是多麼的不公正,雖然今年她再次獲得了最佳導演的提名,可上帝知道她會不會拿到這項應得的榮譽。也許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安吉拉才來到英國,想在這裡尋找更為純淨的電影環境。相信她已經有所收穫,因為據訊息靈通人士透露,安吉拉又有一部新電影可能將在倫敦拍攝,雖然安吉拉已經表示去年製作的《真愛至上》要在今年年底的聖誕節上映,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電影和她的下部電影會非常出色。”
這是英國的一家小報的訊息,不過卻能代表大部分英國媒體在得知奧斯卡提名名單後的態度——同情安吉拉以及批判奧斯卡。雖然也有些譁眾取寵的傢伙說什麼“天使小姐在好萊塢呆不下去了”、“所以才灰溜溜的回英國來”之類的話,不過很快就淹沒在了口水聲中。尤其是說這種話是歐洲大陸上的那些國家的媒體的話,絕對會被狠狠批駁。
英國人向來看不起美國人但又不得不跟在美國人身後,所以在文化上有種很奇怪的情緒,他們可以批評好萊塢可歐洲大陸上那些傢伙卻不可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些在英國本土上對好萊塢尖酸刻薄的傢伙,只要遇見歐洲大陸的媒體一參合,立即一致對外起來。
這種情緒移植到了安吉拉身上就更為複雜了,出生世家、富有才華、高貴典雅、美麗動人,這些種種讓她在很多英國人眼裡更像是一個嫁到美國去的女兒。
他們一方面埋怨這個女兒為什麼不肯留在家裡,一方面不喜歡那些粗魯的美國牛仔圍繞著他們出眾的女兒打轉。安吉拉到英國來製作英倫風格的電影之所以會引起那麼大反響,和威廉傳出緋聞之所以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祝福,正是基於這種情緒。
美國人卻沒有想那麼多,在他們看來安吉拉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難道她身上的“美國國民偶像”這個烙印是假的嗎?所以美國媒體對這份提名名單的看法可以說是眾說紛壇。
當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奧斯卡在對待安吉拉的時候有失公允,尤其是安吉拉Fans紛紛在奧斯卡官方網站留言強烈抗議不公,不少人將72屆的老賬翻出來,指責奧斯卡欠安吉拉一座小金人,這屆的最佳導演必須頒發給她作為補償。甚至有個Fans在策劃了許久後,組織了大批人在某個時段同時訪問網站從而導致伺服器癱瘓。
相比情緒化的Fans,那些評論家以及好萊塢的大腕們都謹慎的表示樂觀。比如斯皮爾伯格在記者問到的時候曾如此回答:“基本上,我認為安吉拉完全有實力拿到一座小金人,可決定權卻在評委會手中,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誰會拿到獎盃。”
《Crash》很出色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裡面的故事雖然巧合了些——有不巧合的電影嗎?——卻是每個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或者可能遇到的事,所引起的共鳴與思考也是前所有的。可問題在於,這裡涉及到了種族主義。
雖然安吉拉一再解釋電影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跟種族主義無關,而絕大多數影評人也都清楚這點,可有人就不這麼想——這麼個難得的炒作機會怎麼可以不利用?!
在美國,一旦跟種族主義聯絡起來的話是很讓人頭疼的,這個東西要比同性戀難纏多了,而且安吉拉本身影響力巨大——還好這半年來沒有出現什麼“白人青年在觀看《Crash》後當街毆打黑人青年”之類的訊息,否則麻煩會更多更大。
所以評委們很有可能重複上屆的行動,即:將最佳導演頒發給別人而將最佳電影頒發給《Crash》,尤其是提名名單裡同樣有非常具有實力的……“悲情人物”。
雖然被提名的羅伯·馬歇爾、佩德羅·阿爾莫多瓦以及斯蒂芬·道德利等人都是很出色的導演,可在安吉拉連續五次提名的光環面前還是要黯然失色,除了以《紐約黑幫》再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馬丁·斯科西斯!
算起來這已經是老馬丁第四次被提名最佳導演了,雖然比安吉拉少一次,可在資歷上卻是完勝安吉拉,況且《Crash》雖然出色卻沒有完勝的可能。如果奧斯卡評委們真的打算將最佳導演頒發給別人,老馬丁無疑是最好的人選,還可以讓絕大多數人閉嘴。
安吉拉的唯一優勢在於,皮克斯出品的電影已經連續五次拿到了最佳電影,如果今年再拿到的話指不定會有“皮克斯將評委們都收買了嗎”之類的怪腔怪調出現。
不過對於安吉拉來說,這些爭吵和評論都和她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