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部分

批評的同時多少還帶著善意的提醒,但更多的卻是毫不留情的嘲諷:“天才小姐顯然雄心勃勃的想要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所以她選擇將《鋼琴家》搬上螢幕。

很顯然,她認為自己既然能和斯皮爾伯格同時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那麼必然也能像他一樣拍攝出《辛德勒的名單》這類作品。我不好多說什麼,因為當一個人忘記很多東西並不是靠天才就能做到的時候,說什麼都沒用。”

總之,主流媒體上面大多都是持批判態度,對於安吉拉“盲目”開拍和二戰大屠殺有關的電影感到不解和不滿。許多小報也跟著瞎起鬨,用反諷的語氣說什麼天才小姐一定會拍出前所未有的電影,直到歐洲媒體介入進來。

“狂妄!自大!她以為她是誰?當然,好萊塢的天才小姐,他們是這麼說的。不過此時此刻看起來不過是個被榮譽衝昏頭腦的小女孩,她以為這段歷史很簡單,她以為就憑她18年在好萊塢的閱歷足可以駕馭這個題材?是的,《美國麗人》是很出色,可惜的是她很快變得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自大起來,不知道幾十年前死於那場戰爭的人會怎樣看待這部電影。”

這篇文章刊登在了《法蘭西晚報》上,基本上可以代表歐洲媒體對安吉拉開拍《鋼琴家》的看法,反正就是嘲諷她不自量力。這樣一來美國媒體又不樂意,在他們看來即使安吉拉再怎麼盲目自大再應該被批評那也是美國人的事,跟歐洲人有什麼關係?於是,很多媒體立刻掉轉槍頭開始維護起安吉拉來。

“不要忘了,天才小姐最善長的就是創造奇蹟,能在這個年齡執匯出《美國麗人》這種電影的天才,即使是在男性當中也是獨一無二的。也許在你們看來她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但是你們又怎麼知道她是否就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呢?如果她再次創造出奇蹟的話,這些質疑她的人會不會因此感到難堪呢?”——《紐約時報》埃弗裡·博爾廷

向來在文化上看不起美國人的歐洲人也跟著展開了反擊,如此一來就像95年的美英兩國的媒體大戰一樣,美國媒體和歐洲媒體又開始了針鋒相對,意外的是英國的大部分媒體這次站到了天才小姐這邊。

然後很多文化界的名人也被捲了進來,美國本土演員和導演大多數都保持中立,不是他們不支援安吉拉而是這個題材確實不是一個19歲的少女能夠掌握的。不過有時候中立就是最好的支援,甚至人們原本以為在93年執導過相同題材的斯皮爾伯格會提出批評,但是面對媒體的提問他猶豫了下只是搖了搖頭說了句“在她完成之前不予評論”的話。

歐洲那邊的看法雖然基本上是一邊倒,即使和安吉拉有過一面之緣的蘇菲·瑪索也認為她過於託大。不過保持中立的人也有那麼幾個,呂克·貝松在採訪時就表示對於一個12歲就可以寫出《殺手裡昂》、《第六感》、《捉迷藏》這種劇本的女孩不要輕易的下結論;而波蘭斯基則完全沉默不予回應。

不過在普通民眾當中並沒有這麼多複雜的看法,不少人還在網站上興致勃勃的討論著安吉拉可能會把《鋼琴家》拍成什麼樣子。

“也許我們可以看見一部打亂了時間順序,多線敘事,帶著黑色幽默的《鋼琴家》,就像《美麗人生》那樣。”一個荷蘭網民在英國論壇裡這麼留言說道,而後面跟了長長的十幾頁討論得熱火朝天,和大西洋兩岸針鋒相對的媒體比起來完全不同。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天才小姐安吉拉卻在華沙一心一意執導著電影全無回應,就連她的部落格除了在訊息見報後更新宣佈正在拍攝以外,到現在至少半個月沒有再更新過了。原本有幾家歐洲的報刊雜誌派出記者到華沙來想要採訪她,但通通都被劇組回絕了,甚至有好幾個人被擋在了片場外圍連安吉拉的面都沒見到。

“不過,我們例外。”看著電腦螢幕的路易斯說著露出一絲笑容。

雖然安吉拉進行著封閉式的拍攝,但是對於外界的爭論她肯定還是瞭解的,否則也不會拒絕那幾家歐洲媒體的採訪請求。不過這麼大的壓力下她不可能這麼一直沉默下去,她總會開口發表看法,而作為美國記者的自己應該更容易搶到這個新聞,說不定還會有獨家頭條。主編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讓他來華沙,不就是看準了這點嗎?

第二天路易斯早早的就醒了,雖然時差並沒有完全調整過來但是精神上卻相當的亢奮,他帶上照相機等裝置直接去了劇組所在的弗拉朗克區。

《鋼琴家》劇組在當地警局的協助下此時封閉了兩條街道用於拍攝,所以計程車老遠就停了下來。路易斯在付了車錢後並沒有直接上前和劇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