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是達羅毗荼建立的。達羅毗荼人是最早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他們的膚色黝黑,在今天印度南部還有他們的後裔。
公元前2000年,自稱為雅利安人的民族征服了印度河流域。雅利安就是統治者的意思。雅利安人把達羅毗荼人變成了奴隸。他們殘酷地壓迫被征服的民族,在印度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根據高階僧侶寫作的《摩奴法典》,印度人分成四個界限分明的等級,又叫種姓。僧侶是第一級,叫婆羅門,他們掌握著印度的古代宗教──婆羅門教,享有種種特權。第二級是武士,叫剎帝利,他們的地位比婆羅門低,但是掌握著政治和軍事實權。婆羅門和剎帝利都是不勞而獲的奴隸主階級。第三級是一般平民,叫吠舍。第四級是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很多人成了奴隸,叫首陀羅。這四個等級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舍罵了,就要罰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羅罵了,要受體刑,包括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羅門侮辱剎帝利,只罰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罰款25;侮辱首陀羅罰款12。首陀羅如果辱罵了舉行過再生宗教儀式的雅利安人(叫再生人),要被割掉舌頭;如果用無禮態度評論再生人的名字和種姓,就要把燒熱的鐵釘插入他的口中。
除了以上四個種姓外,還有所謂不可接觸者,被認為是最下等的人。他們必須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家扔掉了的破碗缽吃飯。晚上不得在村落和城市周圍走動。白天工作的時候,要帶上特殊標誌。他們的工作是搬運無主死屍,當劊子手或屠夫。這種種姓制度一直延續到現代。
高種姓的人和不可接觸者之間,界限非常森嚴。傳說有一個年輕的婆羅門,因為飢餓難忍,吃了不可接觸者的剩飯。事後,他想起自己是出身高貴的人,怎麼能吃低種姓人的飯呢?他悔恨交加,竟然嘔吐不止而死。還有一個故事,說兩個高種姓的女子進城的時候,看見了兩個不可接觸者。她們就趕快回到家中,用香水洗淨自己的眼睛。那兩個不可接觸者被迫逃進森林,死在那裡。
這種極為荒謬的不合理的等級制度,得到了婆羅門的擁護。他們用經典、法律來維護這種制度。但是遭到了其他種姓人們的反對。
那時候,在喜馬拉雅山山麓和恆河中間有一個釋迦族小國,實際上是個部落。國王叫做淨飯王,他的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他們屬於剎帝利種姓。一家人過著富裕享樂的生活。悉達多19歲的時候,同表妹耶輪多羅結了婚,家庭也十分美滿。可是,這個王子總在想: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是婆羅門,有的人卻是首陀羅?而且,婆羅門的子子孫孫都是婆羅門,首陀羅的子子孫孫永遠是首陀羅,這又是為什麼?
悉達多29歲那年,有一天,他出東城遊玩,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木棍,艱難地移動著腳步。過了幾天,悉達多出南門,又看見一個病人倒臥在汙泥中。第三次,他從西門出遊,正遇著一群鳥啄食一具屍體。他感到十分煩悶和苦惱:難道人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
最後一次,他在北門外,看見一個人赤著胳膊,捧著一個瓦缽,現出一副心安理得,自滿自足的樣子。悉達多問隨從這是什麼人。隨從說:這是沙門,出家修道的人。悉達多趕忙向沙門行禮。沙門對他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脫。這就是所謂看破紅塵。悉達多聽了沙門的話,全身顫慄,淚如雨下,產生了出家的念頭。
回到家中,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一個兒子。全城鼓樂陣陣,慶祝淨飯王得了孫子,悉達多有了兒子。悉達多走過愛妻的房間,看見她懷抱著的兒子。他多麼想進去抱抱這個新生命啊!但是,他停住了腳步,嘆息說:要出家是多難啊!終於,他下定決心,拋開妻兒,毅然離開了家。
第二天,悉達多走出了國境,在一條河邊拔劍把頭髮削去,成為沙門。
相傳這是公元前6世紀發生的事。當時印度流行所謂苦行,就是少食、少睡,自找苦吃,用這種辦法來求道。悉達多也曾經實踐過這種修行法,結果弄得精神萎靡,體力衰竭,還是一無所得。他覺悟到,只有身強力壯,才能找到真理;於是,開始注意鍛鍊身體,磨練意志。他走到尼蓮河邊的菩提樹下,在那裡閉目沉思,靜坐了6年。第七年的一天,他忽然覺得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後來,悉達多就到各地去傳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說的一切,並且照著去做。佛教就這樣產生了。作為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被他的弟子稱為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