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的支援,武器、電臺、情報網路、武裝計劃,這些與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密切相關的東西都有中國的影子,也都有日本的影子,不過相比之下,中國扮演的角色更為關鍵,這從殖民機構捕獲的抵抗者對中國國語的掌握程度就可以得到證明,幾乎所有的高層抵抗分子都會說中國話,而且,透過審問,英法兩國的情報機關也得知,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某些地方,設立著若干座秘密訓練營,抵抗組織的武裝骨幹基本上都在那些訓練營裡接受過秘密訓練,訓練營裡的成員不僅有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民族主義者,而且甚至還有一些來自黑非洲的民族主義者,其中一些上了年紀的學員還作為僕從軍戰士參加過當年的那場歐洲戰爭。
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是,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步增強,中國的那位“狂人總統”已經不再滿足於口頭上的“爽快”,他已決定採取實際的行動,以為中國獲取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而這個生存空間顯然就是英國、法國甚至還有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殖民地。
也正因此,英國、法國與中國的國家關係在近幾年墜入冰點,這兩個歐洲殖民列強之所以在“第二次南洋戰爭”中全力支援荷蘭,就是為了對抗已經表現出強烈對外擴張慾望的中國,如果不是歐洲局勢同樣緊張的話,或許,在“第二次南洋戰爭”中英國和法國會直接出兵,協助荷蘭作戰。
無論如何,荷蘭在“第二次南洋戰爭”中敗了,而且敗得很慘,基本上完全被驅逐出了東南亞,荷蘭國內一片哀鴻,而英國和法國也從隨後東婆羅洲那兩個新獨立的主權國家的成立中看到了中國的棋高一招,也正是在這種“中國競爭”面前,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都開始認真思考給予東南亞殖民地某些“自治”權力的問題,而其中,又以英國政府的步子邁得最大,現在,英國議院正就給予緬甸、印度“自治領”地位的一項提案展開激烈辯論。
不過,英國和法國的行動還是有些慢,中國政府的行動比英法兩國更快,也更劇烈,從兩個月之前開始,東南亞地區的英屬殖民地和法屬殖民地就陸續出現了有組織的武裝抵抗運動,先是零星的城市和鄉村的武裝暴動,然後發展到了地區性的游擊戰,而現在,就在法屬印支殖民地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已經建立起了幾片相距很近的游擊區,而同樣的,在英屬馬來亞南部地區、緬甸北部地區都出現了民族主義游擊隊,他們用中國製造的武器開始與英法殖民軍進行遊擊戰,而與此同時,英法兩國的殖民機構也得到了來自空軍部隊的報告,這兩個月裡,中國空軍部隊的戰略偵察行動明顯增多,中國戰鬥機和偵察機肆無忌憚的對英法兩國的東南亞殖民地進行越境偵察,完全無視英法兩國的抗議,而且據說,中國遠端偵察機的活動範圍一度前進至印度恆河三角洲一帶。
英國和法國政府完全有理由擔心,中國正在準備一場針對兩國遠東利益的全面戰爭。
對英法殖民軍展開正面軍事行動只是亞洲民族主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一場側面的暗戰,越來越多的與英法殖民機關合作的“友好土著”遭到暗殺,這些人正是對英法“殖民地自治方案”最有好感的人,同時也構成了殖民統治秩序的基礎,但是他們卻也成為激進民族主義分子的肉體消滅物件,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土著頭面人物膽敢公開與殖民機關合作了,在中國製C1930式衝鋒槍那清脆的射擊聲中,英法殖民機關多年以來苦心經營的地方基層統治機構已經瀕臨癱瘓,“間接統治”的方法已難以為繼,而一旦這些基層統治機構無法行使權力,那麼接下去的就是城市被孤立,而鄉村的游擊區將進一步發展壯大,最後開始向城市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
這個叫作“農村包圍城市”,是一種符合東南亞各地社會發展情況的有效戰術,英法殖民機構對城市的控制力度大,但是對於鄉村的控制力度小,民族主義分子展開鄉村游擊戰的條件非常好,這種戰術就是中國設立的那些秘密訓練營教給這些接受培訓的東南亞學員的,而且中國利用空軍的運輸機為游擊隊和游擊區進行了至關重要的戰略空投,游擊隊的衝鋒槍、遙控炸彈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截擊這些神出鬼沒的中國運輸機,英法兩國政府已經從本土調來了大批最新式戰鬥機,分駐殖民地靠近中國邊境的那些野戰機場,以加強邊境空中巡邏,與此同時,英法兩國政府也透過外交渠道向中國提出抗議、交涉,並尋求透過談判解決“紛爭”的方案。
身為外務總長,顧維鈞的任務就是與各國外交部門打交道,所以,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與英國、法國的駐華大使討論、研究東南亞的緊張局勢,不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