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部分

創立“儒教”並自稱“教主”而與康有為分道揚鑣,返回杭州與人創辦“興浙會”,繼續鼓吹變法維新,後受湖廣總督張之洞邀請去湖北創辦《正學報》,但不足一月又與張之洞鬧翻,憤然離漢,後又在上海出任報紙主筆,繼續鼓吹改良主義和維新變法,但是不久之後,“戊戌變法”失敗,為躲避清廷追殺,章太炎只好躲去日據臺灣,次年應梁啟超邀請前往日本東京,並在那裡結識了孫文先生,在日本一住就是兩年,八國聯軍侵華,章太炎斷髮明志,以示與清廷徹底決裂,歸國後在蘇州東吳學院任教,公開宣揚反清革命,引起時任江蘇巡撫恩銘的注意,遂又不得不東逃日本,並在那裡結識了更多革命黨人,1903年,章太炎返回上海,在租界與鄒容等人為《蘇報》撰稿,鼓吹反清革命,結果為此被租界當局逮捕,併入獄三年,此即所謂“蘇報案”,章太炎也因此而名聞天下。

出了名的人,自然有人會去套近乎,因此,雖然光復會成立的時候章太炎仍在租界大獄裡研究佛學,可是他仍是名列該革命組織主要領導人名單之上,1906年,章太炎出獄,同盟會領袖孫先生派人從東京趕來,將這位名聞天下的革命煽動者接到日本,於是,這位光復會領袖就此加入同盟會,並以筆為槍,繼續號召反清革命,對梁啟超的立憲論進行批駁,但是沒過多久,因為辦報經費的事情,章太炎又與同盟會領袖孫先生決裂,於是與陶成章協商重組光復會的事情,但是沒等正式宣佈光復會重組,安慶起義就爆發了,然後是轟轟烈烈的“戊申革命”,於是,光復會迅速宣佈重組,光復會終於出頭了。

但是光復會能夠出頭,並不代表著光復會的領袖們也可以出頭,先是陶成章遇刺身亡,然後是聯合陣線的組建,“革命先鋒”趙北出任聯合陣線黨魁,不僅成了同盟會的領袖,也成了光復會的領袖,於是,章太炎黯然引退,掛著個黨務委員的銜隱居鬧市,繼續研究佛學,直到聯合陣線上臺執政並掌握了國會,他才被人請出山,在國會里擔任高階參議。

此人性格倔強,不識好歹,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大人物,只要不和他的心思,他就會罵,用他那杆足以生花的妙筆去罵,一點也不給對方留情面,猶如三國時期擊鼓罵曹的彌衡一般,因而人送綽號“民國彌衡”,罵到興頭上的時候,他甚至連袁世凱、趙北、黃興、孫文、黎元洪、湯化龍都罵過,不過或許是因為他文名在外的緣故,罵到現在,居然還好好的在做他的國會高階參議,而且,這名氣也是越來越大,各報館也紛紛重金相邀,請他撰寫時政評論。

這樣一個人,現在居然被民國大總統趙北提名為聯合陣線黨魁人選,可以想見,熊成基、蔡元培、劉揆一這幾位的心情了。

一方面,他們認為,如果只看人望、名氣的話,章太炎無疑是有資格參加委員長競爭的,因為現在的國會議員裡,評價政治人物的時候只看名氣大小不看治政能力的大有人在,這就跟捧京劇名角一樣,名氣越大,捧場的人就越多,所以,章太炎是有機會出任聯合陣線黨魁的。

但是另一方面,這樣一個見誰都罵的人物,有可能把聯合陣線團結起來麼?別人不說,就是被他罵過的黎元洪、湯化龍等人怎麼可能心服呢?

所以,在點頭之後,眾人又都無一例外的搖起了頭,對於趙北突然提名章太炎為聯合陣線的黨魁,他們很不理解。

確實,接任黨魁的最好人選就是黃興,但是既然黃興的健康情況不佳,那麼,章太炎也就成為比較合適的人選,尤其當他曾經在報紙上罵過趙大總統之後,趙北再提名此人,這給人的感覺就是總統虛懷若谷,舉賢不避仇,這有助於提高總統的威望。

當然,趙北之所以做出高姿態,主動退位讓賢,這背後確實隱藏著心機。

聯合陣線建立已有兩年多,掌握中樞權力也有兩年多,由於沒有什麼有資格的競爭對手,這革命性已下降了許多,而與此同時,聯合陣線內部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並日益激化,前不久發生的外蒙古風波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矛盾的激化,因此,目前雖有熊成基等人苦苦支撐這艘聯合陣線的航船,可是這艘航船散架的趨勢已是日益明顯,不說別人,就說眼前的這位劉揆一委員,他現在就是一些政治俱樂部裡的常客,而據趙北收到的可靠情報,雲南的那位孫武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將共進會以前的一些骨幹重新組織起來,看樣子也是打算組織新的政治團體了,而劉揆一正是孫武拉攏的重點目標。

如此看來,確實有必要採取果斷措施進一步整頓聯合陣線了,這次整頓就不是熊成基以前那種小打小鬧了,這次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