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項羽,爭奪天下。
公元前206年, 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燬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日要塞加緊防範,阻攔漢軍進攻。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於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陝西寶雞縣東)
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一般來說,一個將領實施某一計謀取成功之後,敵方會吸取教訓,防止再次上當。
因此,故伎重演,難度很大。古代軍事奇才韓信,二施“暗渡陳倉”的計謀,玩弄敵人於股掌之上,堪稱一絕。楚漢相爭,各路諸侯,自知力量不敵劉邦、項羽,他們密切注意戰爭動向,尋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劉邦,後見漢兵受挫,就轉而投靠項羽,聯楚反漢。大將軍韓信舉兵攻打西魏,大軍進至黃河渡口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臨晉關對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濟西),憑藉黃河天險,緊守度日,封鎖臨晉關河面,森嚴壁壘。
韓信深知,如果從臨晉關渡河,損失太大,難以成功。他決定再施“暗渡陳倉”
的計謀。他佯裝準備從臨晉關渡河決戰,調集人馬,趕造船隻,派人沿黃河上游察看地形。經過認真調查韓信決定從黃河上游夏陽(今陝西韓城南)渡河,那裡地勢險要,魏兵守備空虛。韓信一面命大軍向夏口調集,一面佯裝從臨晉關渡河,派兵丁擂鼓吶喊,推船入水,作出強攻的樣子。魏軍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就在漢軍佯裝大舉強渡的時候,漢軍已在韓信率領下從夏陽渡河後,直取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訊息,派兵堵截漢軍,已經來不及了。漢軍生擒西魏王豹,佔領了西魏。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④。
①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②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我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③暴戾恣睢:戾,兇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④順以動豫, 豫順以動: 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於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豫卦》的《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
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於採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鬥”,最後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古人按語說: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徵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 則併力; 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或曰:此兵書火攻之道也,按兵書《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後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語提到《孫子· 火攻篇》,認為孫子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這是很正確的。在《火攻篇》後段,孫子強調,戰爭是利益的爭奪,如果打了勝仗而無實際利益,這是沒有作用的。所以,“非利不動,非得(指取勝)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指怨憤、惱怒)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所以說一定要慎用兵,戒輕戰。戰必以利為目的。當然,隔岸觀火之計,不等於站在旁邊看熱鬧,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改“坐觀”為“出擊”,以取勝得利為目的。
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鬥”,“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