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努爾哈赤父子親率十數萬滿兵,聲勢浩大,銳不可擋,進犯明朝,志在必得。

明天啟六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部攻打寧遠,以十三萬之眾圍攻寧遠守兵萬餘人。

十三比一,力量懸殊。

寧遠守將袁崇煥,身先士卒,奮勇抗敵,擊退滿兵三次大規模進攻。明軍的奮勇抵抗,力挫驕橫的滿兵。袁崇煥乘滿軍氣餒之時,開城反攻,追殺數十里,擊傷努爾哈赤,滿軍慘敗。怒爾哈赤遭此敗績,身體負傷,攻佔明朝的壯志難酬,羞愧憤懣而死。皇太極繼位,第二年,又率師攻打遼定。袁崇煥早有準備,皇太極又兵敗而回。

又經過幾年的準備,皇太極再次攻打明朝。崇禎三年,他為避開袁崇煥守地,由內蒙越長城,攻山海關的後方,氣勢洶洶,長驅而入。袁崇煥聞報,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滿兵早三天抵達京城的廣渠門外,作好迎敵準備。滿兵剛到,即遭迎頭痛擊,滿兵先鋒巴添狼狽而逃。皇太極視袁崇煥為從未有過的勁敵,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

皇太極為了除掉袁崇煥,絞盡腦汁,定下借刀殺人之計,他深知崇禎帝猜忌心特重,難以容人。於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賄賂明廷的宦官,向崇禎告密,說袁崇煥已和滿州訂下密約,故此滿兵才有可能深入內地。崇禎勃然大怒,將袁崇煥下獄問罪,並不顧將士吏民的請求,將袁崇煥斬首。皇太極借崇禎之刀,除掉心腹之患,從此肆無忌憚,再也沒有遇到哀崇煥這樣的勁敵了。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①,不以戰;損剛益柔②。

①困敵之勢:迫使敵入處於圍頓的境地。

②損剛益柔:語出《易經。 損》。“剛”、“柔”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對的兩方有可相互轉化。“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山下澤,意為大澤浸蝕山根之象,也就說有水浸潤著山,抑損著山,故卦名叫損“。”損剛益柔“是根據此卦象講述”剛柔相推, 而主變化“ 的普遍道理和法則。此計正是根據”損“卦的道理,以”剛“喻敵,以”柔“喻已,意謂困敵可用積極防禦,逐漸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強變弱,而我因勢利導又可使自己變被動為主動,不一定要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制勝。

古人按語說:此即致敵之法也。兵書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虛實篇》)兵書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面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如管仲寓軍令於內政,實而備之。(《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孫臏於馬陵道伏擊龐涓(《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李牧守雁門,久而不戰,而實備之,戰而大破匈奴(《史記》卷八—《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按語舉了管仲治國備戰,孫臏馬陵道伏擊龐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實,來證明調敵就範,以逸待勞,是“無有不勝”,法。強呼叫中心樞紐,即關鍵性的條件,來對付無窮無盡、變化多端的“環”,即廣大四周的情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是本計關鍵。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蠢人則其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往往被退讓者打倒。《水滸傳》上的洪教頭,在柴進家中要打林沖,連喚幾個“來來”,結果卻是退讓的林沖看出洪教頭的破綻,一腳踢翻了洪教頭。

以逸待勞,語出於《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又,《孫子·虛實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原意是說,凡是先到戰場面等待敵人的,就從容、主動,後到達戰場的只能倉促應戰,一定會疲勞、被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調動敵人,而決不會被敵人調動。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秦軍連克數城,銳不可擋。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