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6部分

這一特性在地面上也許沒有用,在溫度變化非常巨大的外層空間卻特別有用。要知道,任何物資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而在反射距離達到36000千米的情況下,哪怕非常微弱的變化都會使聚焦失敗,從而導致能量分散,無法達到燒燬目標的級別,使攻擊徹底失敗。更重要的是,在外層空間,如果沒有自動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的能力,任何機械性質的控制方式都無法確保足夠高的精度。

根據軍情局的開發清單,為了研製出這種織物,光是科研投入就超過了100億元。

當然,這種織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為是自動調整纖維的表面曲率,所以對鐳射的反射率遠遠不如金屬鏡面,平均反射率只有75%左右(金屬鏡面的反射率可以達到99%以上)。別看這20%多的差距,這就意味著,在射來的光能中,大約有25%的光能會在反射鏡的表面轉換成內能、輻射能等等其他能量,而其中佔絕對多數的就是內能。即便織物纖維也能根據溫度變化來調整表面曲率,確保反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可是不想辦法散發鐳射照射產生的熱量,反射鏡面肯定會被燒燬。正是如此,在反射鏡面的背後是厚度接近10厘米的高傳導性熱敏塗料,即以蒸發熱敏塗料的方式來帶走多餘的內能。即便如此,整個反射鏡面也最多隻能連續工作60秒,或者以斷續的方式工作80秒。如果每次照射持續10秒,也就最多工作8次。

正是如此,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上,總共有6顆這種反射衛星(3顆備用)。

平時,這6顆衛星都處於收斂狀態,而且會像通訊衛星那樣,轉化電磁訊號,以免讓敵國生疑。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展開反射鏡面。要命的是,反射鏡面只能展開,不能收回。也就是說,每顆衛星只能工作一次,不具備重複工作能力,而這也是為什麼要準備3顆備用衛星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這絕對是劃時代的武器,絕對是毀滅性的武器!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43章 合理使用

再好的武器,如果不能正確使用,也等幹擺設。

如同前面提到的,“區域性鐳射攔截系統”是典型的“面殺傷”武器,而不是傳統的“點殺傷”武器。更加重要的是,這種威力驚人的武器,能量消耗量也同樣驚人,在不對國家社會正常運轉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最多隻能使用24次,即便不計後果,也只能再增加1次,即總共只能使用25次。如果為儲能裝置充電,則需要等到半年以後才能進行下一次攔截。毫無疑問,在浪費1秒鐘都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戰略防禦中,根本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半年之後。

由此可見,“區域性鐳射攔截系統”不但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戰略武器,還是一種“不可再生”而且對時機非常敏感的武器。正是如此,整個作戰系統均由計算機控制,由計算機根據作戰使用的時機,不需要人為干預。這麼安排,不是說計算機的判斷力更強,而是計算機的反應速度更快。

在這次攔截俄軍巡航導彈的戰鬥中,反應速度明顯比判斷力更加重要。

前面已經提到,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在接到預警之後就前往預定巡邏空域,並且在接到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下達的戰略反擊命令之後,按照標準程式,向共和國境內的數十座大城市發射了300多枚KP…500型戰略巡航導彈。

因為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是分兩個批次起飛的,即在戰爭爆發前,已經有半數轟炸機在布里亞特共和國的貝加爾湖南面與阿穆爾州的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背面等2處預定空域巡邏,接到警戒命令之後,剩餘的半數轟炸機立即起飛,前往漢特曼西自治區的中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斯托爾博瓦河自然保護區與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上揚斯克山脈南部的兩處預定空域。如此一來,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分成了4個機群,而且各個機群的威懾物件也做了調整。

按照俄羅斯空軍戰略航空兵的相關作戰守則,如果突然遭到戰略打擊,在地面待命的轟炸機未能起飛,在空中巡邏待命的轟炸機將按照最高優先方案,將全部巡航導彈射向敵國的大城市。因為在40年代之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有所緩和,加上戰略潛艇調往北方艦隊,以及可以用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短程彈道導彈與陸基巡航導彈威脅歐洲,所以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全部部署在烏拉爾山以東的亞州地區,主要威脅共和國。正是如此,在僅有部分轟炸機升空的情況下,KP…500都將射向長江流域以北的大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南京、鄭州、西安、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