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9部分

直到吃完早餐,王元慶都沒有開口。

看得出來,他對裴承毅突然來訪並不感冒,對裴承毅提到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

與紀估國一樣,王元慶在離任之後從未參與國家大事,甚至很少過問國政。根據外界傳聞,2038年初,顧衛民準備推行“青山綠水工程”的時候,曾經找過王元慶,希望能夠獲得王元慶的支援,結果王元慶不但沒有給出任何建議,還以接受民間組織委託為名,到國外呆了幾個月,直到工程啟動之後才返回共和國。由此可見,王元慶並不希望有人來破壞他的平靜生活,也不想以前任國家元首的身份參與政務。問題是,誰也不能忽視王元慶在共和國軍政兩界的巨大影響力。很多人都認為,2047年的時候,顏靖宇能夠力壓葉致勝,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王元慶的支援。當時,來自軍隊的代表把票全都投給了顏靖宇,大部分與王元慶有過密切關係的代表也把票投給了顏靖宇。

裴承毅在這個時候找上門來,與藉助王元慶的影響力不無關係。

“大體情況就是如此。”如果說王元慶可以選擇避世,那麼裴承毅就沒有選擇,他必須在事情惡化之前找到解決辦法,“雖然從八年前開始,我們就在為戰爭做準備,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竭力避免戰爭。事到如今,一味迴避再也無法給我們帶來更可靠的安全,即便我們不主動挑起事端,隨著全球經濟急劇惡化,戰爭也會在未來一到兩年內爆發。中央的意見比較一致,與其坐等時機,還不如主動創造機會。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在主攻方向的選擇上,中央的意見都未得到統一。”

聽裴承毅說完,王元慶慢條斯理的放下了筷子,讓警衛撤走了餐盤。

裴承毅沒再多說下去,以王元慶的地位,該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如果把問題說得過於透徹,反而容易造成誤解。

“照你的話,已經準備了八年,難道不能再等兩年?”

聽王元慶這麼一說,裴承毅立即皺起了眉頭。

“當然,機會不是等來的。”見到裴承毅的神色變化,王元慶呵呵一笑,說道,“這麼大的事情,如果中央沒有分歧,那才有問題。不管在什麼時候,中央決策層總會存在不同的聲音,這是好事,這也是我們走向民主制度的必然結果。”

裴承毅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王元慶的意思。

“所謂論政不殊心,不能就此認為反對者的立場有問題。”王元慶先給裴承毅打了支預防針,才接著說道,“你說的情況,我也大致有所瞭解。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這個時候提出戰爭話題,不是我們的準備作已經到位,而是繼續拖下去,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問題是,如果我們主動引發戰爭,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挑起戰爭,承擔起製造戰爭的責任,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嗎?”

“王老,你是說……”

“十六年前,我們為什麼要為了兩千萬庫爾德人出兵中東,冒險與美國幹上一場?”

裴承毅的神色微微一變,似乎聽出了王元慶的言外之意。

“再往前推,二十年前,我們在南大西洋上冒險與美英對峙的目的又是什麼?一直追溯到四十三年前,我們在並不佔據有利條件的情況下,出兵南亞,幫助巴基斯坦挫敗了印度的入侵行動,又是為了什麼呢?”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我沒有記錯,中東戰爭爆發前,你就提出過,我們應該在國際上樹立一個有別於美國的國際形象,從而推廣我們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支援,我們才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可以說,你是第一個看透這一點的軍人。當然,你不是第一個看明白這一點的政治家,在此之前二十六年,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的時候,紀老就看明白了這一點,而且為此訂下了共和國的基本對外政策。當時紀老提出了一個八字方針,那就是‘道義為先、有理有據’。數十年來,我們一直堅持這一對外原則,即便到現在,這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之一。”

聽王元慶說完,裴承毅長吸了口氣。

“不可否認,經過四十多年,幾代人的努力,現在的共和國已經不是本世紀初的共和國,單純以實力來說,別說擊敗美國,就算西方世界聯手,我們也有八成勝算。問題是,國際鬥爭從來不完全由實力決定,不然美國也不會從伊拉克、阿富汗與伊朗撤軍,我們也不會在中東戰爭中接受一個沒有完全取勝的結果。”王元慶微微一笑,說道,“說到根本上,誰也不能迴避道義,至少不能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拋開道義,完全靠實力說話。我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