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確切的訊息。”

“不管怎麼樣,印度軍隊已經開始動員,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以印度的軍事力量,如果我們不用核武器,空軍只能堅持三天。”

“失去制空權,陸軍最多隻能堅持一週。”

“如果印度採取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封鎖我們的主要港口,海軍只有潛艇能夠突破印度海軍的封鎖線,水面戰艦連出港的機會都沒有。”

“印度懼怕我們的核武器,不會貿然開戰。”

“如果只是區域性衝突,印度不會使用核武器,我們也不能使用核武器。如果爆發全面戰爭,印度肯定會先發制人的打擊我們的核設施與儲備核武器的軍事基地,摧毀我們的核反擊力量。喪失了最後防線,我們必然戰敗。”

……

激烈討論中,謝里夫一直沒有發言。

三年前,謝里夫擊敗前總統扎爾達里,順利當選巴基斯坦總統。上任執政後,謝里夫在對內政策上力主國內經濟發展,平息部族矛盾,改善國內環境,並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對外政策上,謝里夫並沒放鬆警惕,一直密切留意印度的一舉一動。

兩年前,印度提出採購制空戰鬥機與輕型支援戰鬥機,謝里夫就知道,南亞不會太平。

印度的擴軍行動,讓謝里夫如坐針氈,一天都不得安寧。

以巴基斯坦的國力,根本不可能跟印度搞軍備競賽。印度一年能拿出數十億美元採購武器裝備,巴基斯坦一年的軍費預算才二十多億美元。只有依靠中國,巴基斯坦才能獲得物美價廉的武器裝備,與印度保持最低限度的戰略平衡。可是隨著印度加快擴軍步伐,巴基斯坦在追趕的道路上越來越吃力。

核武器是大棒,卻不是一根可以隨意使用的大棒。

二十年前,巴基斯坦獲了援助,製造出第一枚原子彈,隨即與中國簽署了一份秘密條約。只有在本土遭到核襲擊,或者得到中國允許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才能使用核武器。為此,巴基斯坦所有核彈頭上的引爆器上都有一枚由中國提供的晶片。沒有中國提供的密碼,核彈頭扔出去也沒有多大意義。

當時,謝里夫是巴基斯坦總理。

謝里夫既對此不滿,又能夠理解中國的苦衷。

印度實行的是核捆綁政策,如果巴基斯坦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印度首先報復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