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有的核武器為基準)35%的90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0%的480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300枚洲際彈道導彈、12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60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美國將銷燬佔總量35%的972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0%的488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120枚洲際彈道導彈、12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244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俄羅斯將銷燬佔總量30%的66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30%的375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200枚洲際彈道導彈、12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55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法國將銷燬佔總量30%的15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30%的84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32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52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英國將銷燬佔總量40%的96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0%的32件戰略運載工具(32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以色列將銷燬佔總量30%的18枚戰術核彈頭。從2045年1月1日起,所有締約國停止一切核原料開採活動,並且在條約核查組織的監督下徹底銷燬拆卸核彈頭與核設施所得到的核原料,科學研究所需的核原料由條約核查組織提供,並且在條約核查組織的監督與管理下使用。到2054年12月31日,共和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將對外公開原子能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或者關閉原子能實驗室。在此期間,各締約國必須無條件的接受條約核查組織的核查與突擊調查。
三是在2055年1月1日到2064年12月31日,各締約國按照條約的規定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按照締約承諾銷燬核彈頭與拆除核設施。共和國將銷燬佔總量(以現在保有的核武器為基準)50%的125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5%的540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120枚洲際彈道導彈、12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300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美國將銷燬佔總量50%的135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5%的549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60枚洲際彈道導彈、12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364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俄羅斯將銷燬佔總量60%的132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62%的775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360枚洲際彈道導彈、60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355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法國將銷燬佔總量60%的350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60%的168件戰略運載工具(包括32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與136枚空射戰略巡航導彈),英國將銷燬佔總量40%的96枚戰略核彈頭、佔總量40%的32件戰略運載工具(32枚潛射戰略彈道導彈),以色列將銷燬佔總量50%的30枚戰術核彈頭。從2055年1月1日起,所有締約國都要無條件的開放國內設施供條約核查機構核查與突擊調查。到2064年12月31日,仍然在執行的原子能實驗室必須全面關閉。
為了確保條約得到遵守與執行,由締約國派遣人員組成的條約核查組織不但向所有締約國負責,還擁有向條約組織提交制裁提案的權力。也就是說,如果條約核查組織認為某締約國未能切實履行條約,將有權建議條約組織對其實施制裁,乃至實施軍事打擊。
可以說,該條約在具體條款上具有極強的約束力。
更重要的是,《倫敦條約》並不是封閉性條約,而是開放性條約。也就是說,條約正式生效之後,任何滿足締約條件的國家都可以加入條約,並且開始履行條約義務。因為條約中明確規定締約國有維護人類社會共同利益的義務,所以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在條約規定的範圍之內,強迫某些國家締結條約。事實上,這一條最終成為了共和國與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特別是周邊事務的主要依據。
站在比較公允的立場上,《倫敦條約》對兩個超級大國更加有利。
用天空電視臺某位軍事評論員的話來說,《倫敦條約》正式生效之後,將成為兩個超級核大國干預他國內政的利器。因為核技術的門檻並不高,基本原理連高中生都知道,主要技術難題是核原料的濃縮工作,日益發達的精密工藝大大降低了濃縮鈾與濃縮鈽的難度,所以幾乎所有國家都有開發核武器的潛力。在此情況下,超級大國不但可以利用《倫敦條約》賦予的維護任何共同利益的義務對第三方進行制裁,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藉此發動軍事打擊。
全面銷燬核武器是人類社會的福音,但是因此降低戰爭門檻卻不是好事。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悲觀。
在大部分人看來,條約主體內容具備極強的約束力,但是條約的附加條款卻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