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塞隆在這次會議上明確了阿根廷的基本戰略。
用劉曉賓在電話中的話來說,戰與不戰的問題不在塞隆身上,而是包括外長、財長等數名部長在內的部分高階官員堅決反對透過軍事行動收復馬島。
雖然最近幾個月,塞隆一直在努力統一內部意見,甚至為此撤換了幾名官員,但是在利益無法完全統一的情況下,只有重組內閣才能統一內部意見。毫無疑問,不管是從阿根廷的國內問題考慮、還是從外界因素考慮,此時的阿根廷最需要的就是內部穩定,重組內閣只能引發政治動盪,不可能起到團結力量的作用。
當然,情況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因為英國已經採取行動,正在努力獲取美國的支援,所以那些反對採取軍事行動的政府官員並不反對加強國防建設,並且爭取共和國的支援。如此一來,共和國就獲得了插手阿根廷內部局勢的機會。
次日,劉曉賓就聯絡上了裴承毅,要求軍事顧問團發揮應有的作用。
不用劉曉賓提醒,裴承毅都知道軍事顧問團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只不過,軍事顧問團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要想產生關鍵影響,還得采取外交行動。甚至可以說,只有適當的外交行動才能使那些反對戰爭的阿根廷官員“回心轉意”。
不需裴承毅多慮,外交部已經開始行動。
3月10日,共和國駐阿大使與阿根廷外長進行了正式會晤。
會晤中,除了交換外交照會之外,阿根廷外長提出儘快舉行部長級磋商,共和國大使代表共和國外交部做出了答覆,表示在恰當的時候,將與阿根廷進行更高階別的磋商,交換對南大西洋局勢的基本觀點。
相對而言,沒有曝光的行動更加重要。
也就在雙方外交人員交換意見的時候,軍情局的特工按照劉曉賓的安排,與阿根廷特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家酒吧裡交換了情報。雖然阿根廷是共和國的準盟國,雙方早就簽署了“情報互換協議”,但是在事關國家利益的重要情報方面,並沒“共享”,也不可能相互開放,只能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交換。
此次交換的就是“實際需要”的情報。
到底交換了什麼情報?裴承毅不清楚,劉曉賓也不會告訴他。有一點可以肯定,劉曉賓早就向裴承毅保證,阿根廷當局很快就會提高對軍事顧問團的重視程度,並且在軍事決策上邁出關鍵一步。據此,裴承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軍情局把引發馬島危機、成為雙方利益爭奪焦點問題的情報透露給了阿根廷當局。也就是說,軍情局送出去的是馬島稀有金屬礦藏的情報,而且肯定是CIA透過民間渠道散發出來的虛假情報。
果真如此的話,戰爭再無懸念。
可以說,事到如今,外長、財長等部分高階政府官員仍然反對採取軍事行動,不是說他們擔心阿根廷無法在軍事行動中獲勝,而是覺得戰爭回報無法抵償戰爭損失。如果能夠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相信馬島上有足夠抵償戰爭損失、甚至能夠改變阿根廷命運的貴重資源,只要他們還是阿根廷的政治家、哪怕是貨真價實的和平主義份子,也會在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改變原來的立場。
既然再無懸念,裴承毅也加快了準備工作。
3月11日,裴承毅再次召開了顧問團全體會議,介紹了新的情況之後,他對顧問團的工作做出了新的安排。
可以說,裴承毅在與時間賽跑,必須儘快拿出能夠讓阿根廷當局信服的作戰計劃來。
3月12日,阿根廷當局的態度出現重大轉變。
當天下午,裴承毅接到了阿根廷總統府打來的電話,要求他在當天晚上去總統府,為總統提供軍事參考意見。因為明確提到可以帶幾名隨從人員,所以裴承毅斷定,塞隆已經擺平了政府內的反對派,正在著手製訂戰爭計劃。也就是說,裴承毅等軍事顧問人員終於等來了上臺表演的機會!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32章 推心置腹
帶著東方聞、楊少勇、胡荊安、龍宏恩等四人來到阿根廷總統府,見到停放整齊的數十輛轎車,裴承毅就知道,這不是僅有阿根廷總統與軍隊將領參加的軍事決策會議,而是有眾多政府高階官員參加的戰略決策會議。雖然還沒進入會場,沒有見到具體情況,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這個晚上將決定阿根廷的命運。
事實上,阿根廷的總統府就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莊園。
受特殊國情限制,1983年之前,因為軍人與文官交替執政,政局動盪不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