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估計,中國已經生產了大約二百五十萬噸特種燃燒彈,月產量在一百萬噸到二百五十萬噸之間。”
布魯德林的眉頭跳了幾下,露出了萬分不敢相信的神色。
“這是我的估計,比CIA的評估高得多。”杜奇威苦笑了一下,說道,“也許你們都覺學得這個數字太誇張了,或許想問,中國能否消耗如此多的燃燒彈?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中國願意,能在一個月內用掉至少兩百萬噸燃燒彈。”
“將軍,這可不是開玩笑,我們……”
“我知道,這是供總統做出戰略決策的參考資訊。”杜奇威看了眼布魯德林,點上夾在手指間的香菸說道,“中國空軍與海軍總共擁有一百五十架H…9系列轟炸機,一千二百架J…14系列戰鬥機與二千八百架J…15系列戰鬥機,按照轟炸機每天出動一次、投擲二十四噸炸彈,戰鬥機每天出動兩次、投擲十到十四噸炸彈,中國空軍與海軍能夠在一天之內向日本投擲四萬八千四百噸炸彈,一個月就是一百四十五萬噸。因為日本已無多少得到嚴密保護的軍事目標與戰略性基礎設施,所以中國很有可能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燃燒彈。按照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燃燒彈的比例,既投擲的彈藥中燃燒彈佔八成計算,中國能在不提高打擊強度、不動員戰略預備力量的情況下,每月向日本投擲一百一十六萬噸燃燒彈。除了已經參戰的力量之外,中國空軍與海軍還有大約兩百架J…14系列戰鬥機與三百架J…15系列戰鬥機可以動員。如果有必要,中國空軍與海軍甚至會動員在半島戰爭之後封存的H…6系列戰略轟炸機。如此一來,一個月消耗兩百萬噸燃燒彈並不困難。當然,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燃燒彈的產量。”
布魯德林倒吸了口冷氣,沒再反駁杜奇威的觀點。
韋斯特伍德沉思了一陣,說道:“確實如此,中國如何提高產量。”
“如果CIA提供的情報沒有錯,中國政府已經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杜奇威抽了兩口煙,說道,“村上貞正自殺後,王元慶接見了藺彥博等人,雖然藺彥博已經半隱退、將其名下的資嚴轉移到‘三堅基金’的名下,由其侄子管理。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藺彥博等人並未涉足軍工產業。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即中國最大的民營軍火企業的執行董事長正是藺彥博的女兒藺慕華。CIA提供的情報很詳細,‘中重集團’成立的時候,藺慕華肯定從藺彥博、李成文、葉永畿等人那獲得了投資。一直以來,藺慕華都是‘中重集團’的執行董事長,也就是說,‘中重集團’的幕後老闆是藺彥博等人。這也不難理解,‘中重集團’成立時,還是紀佑國在執政、而王元慶是紀估國的首席助理。由此可以肯定,王元慶與藺彥博等人的關季非同一般。”
“中國的軍事工業一直以國營為主,王元慶有必要找藺彥博幫忙嗎?”
杜奇威笑了笑,沒有回答總統的問題。
“這得看王元慶對未來的打算。”布魯德林長出口氣,說道,“王元慶深得紀佑國真傳,在此次戰爭中的表現也很像紀佑國。可以說,打到現在,我們都沒有搞清楚王元慶的真正目的。想當初,紀佑國力主支援巴基斯坦打贏第四次印巴戰爭,不顧風險與日本在東海交戰,誰能相信,紀佑國的最終目的不是向外擴張,而是藉助對外戰爭推動國內改革,為後面的趙潤東打下了雄厚基礎。如果王元慶是紀佑國那樣的人,他的目的就不是幹掉日本,而是要藉此獲得軍人的支援,特別是一批開明軍人的支援,為今後的改革做好準備。在紀佑國與趙潤東打下的基礎上,王元慶要想推動改革,不可能只搞‘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鏈條,在高階製造業領域擁有了足以與我們匹敵的實力,王元慶也不會繼續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做文章。按照我的猜測,王元慶要做的,是沿著紀佑國制訂的發展藍圖,完成紀佑國沒有完成的改革!”
韋斯特伍德皺起眉頭,朝國務卿看了過去。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布魯德林掏出雪茄,迅速點上抽了兩口。”制約中國發展的不再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政治體制上的問題。王元慶要想成為像紀估國那樣的偉大領袖,除了在對外戰場上建立超越紀佑國的軍功之外,搞政治改革,為中國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才是重中之重。當然,政治改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單獨存在的事情,沒有相應的經濟與社會基礎,政治改革無從談起。紀佑國與趙潤東的改革已經使中國具備了進行政治改革的必要社會基礎,王元慶在正式推行政治改革之前,必須完成經濟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