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專案啟動後不久,空軍就釜底抽薪,到元首府告了一狀,要求總參謀長在裝備發展上一視同仁,不能給海軍開小灶。
不管怎麼說,海軍撇開空軍搞新式戰鬥機專案,而且是在國防部不知情的情況下搞的這個專案,在道理上肯定說不通。不管林嘯雷願意還是不願意,被雷靖鳴這麼一鬧,顧衛民直接指示取消“2055”專案。
問題是,開發先進戰鬥機刻不容緩,不管由誰來搞,總得有人把專案搞下去。
也就是在這個情況下,“2055”專案,也就是X18專案由軍情局全面接管,並且以“聯合集資”的方式,即飛機公司承擔60%的基礎研發經費,軍情局以秘密經費的方式提供另外四成的費用,完成整個專案的開發工作。
雖然改了東家,但是總體開發思路沒有變,除了增加軍情局的管理人員、以及來自空軍的技術指導人員之外,該專案的主要成員並沒變化,戢洋浩仍然在專案中擔任最重要的軍方代表,負責整個專案的戰術指標制訂工作。
當然,軍情局與軍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該專案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別的不說,在此之前,空軍與海軍都希望研製一種全新的戰鬥機,軍情局接手後,則要求首先在現有的空中平臺上驗證各項新技術,也就是用J…16的機體開發一種效能足夠先進的戰鬥機。雖然有些人認為這是J…16的深度改進計劃,比如採用了最先進的螺旋磁感應推進系統、無源探測系統等等,但是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均沒有大批次採購這種先進戰鬥機的打算,而且開發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大批次生產,很多關鍵裝備都是在試驗室內由科研人員手工組裝的,根本不具備大批次生產的能力,所以這是一個規模有限的專案,直到2041年初,只有17架J…16A完成了改進,其中13架是沒有發動機的地面試驗型號,只有4架配備了螺旋磁感應發動機。因為該專案的規模太小,進行改裝的戰鬥機都即將報廢,甚至有幾架用來進行靜力試驗的戰鬥機早就報廢了,所以空軍與海航都沒有對能夠升空飛行的4架戰鬥機單獨命名,軍情局也沒有這個興趣,只授予其X的特別代號。事實上,因為X被用來泛指特別型號的武器裝備,所以也不能用來特指這幾架戰鬥機。
不得不承認,劉曉賓確實是裴承毅最有價值的副手。
年初的時候,也就是在李存勳開始為中東戰爭做部署的時候,劉曉賓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戢洋浩以遊客的身份去伊朗與敘利亞考察了一圈,然後讓他加塊研製進度,至少要讓幾架能飛起來的J…16X戰鬥機能夠在幾個月內掛著彈藥執行特別任務。為了鼓勵戢洋浩等科研人員,劉曉賓還當面保證,只要完成任務,他們都能獲得特別獎金,並且在2042財年度獲得該專案的全部經費。
對於戢洋浩等人來說,獎金還是次要的,關鍵的是搞出成果。
用該專案的系統總工程師,也就是中航集團的航空動力系統總師唐明軒的話來說,他搞了一輩子的航空動力,不但提出了“吸入電力式電磁推進理論”,還將其變成了現實,而他的最大願望就是在活著的時候看到裝備了該推進系統的戰鬥機飛上藍天。
事實上,幾乎所有研究人員都有這樣的想法。
要知道,從X18立項到2041年,已經走過了快20個春秋(J…16原形機試飛後,X18專案就正式啟動了),大部分還在堅持的研究人員已經都為該專案奉獻了10年以上的青春時光,很多人都在45歲以上,沒人願意什麼也得不到,更沒人願意一輩子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成就。
對整個專案來說,最需要的就是資金。
如果能在2042財年度拿到足夠的經費,整個專案都能得到飛躍。
受此影響,在5月初,4架J…16X就配齊了武器系統,成為了貨真價實的戰鬥機。這也不完全是專案組的功勞,因為缺乏經費,所以無法採購新的武器系統,只能由軍方總協調員戢洋浩想辦法從海航搞來4套武器系統。萬幸的是,在海航當權的將領中,大部分都是當年與戢洋浩並肩作戰的飛行員,在戢洋浩找到主管海航裝備發展的秋泊清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費多少口水,只提到與“2055”專案有關,秋泊清就放行了。
6月初,4架J…16X在共和國西北地區的空軍靶場進行了實彈訓練。
飛行員沒有問題,主要是調教拼湊的武器系統。
在裴承毅提到打擊土耳其東南地區的指揮中心與通訊中心的時候,劉曉賓就想到了戢洋浩這支部隊,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