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合爾組織防禦。
真正讓魯拉賈帕尼感到擔心的還是已經進入巴基斯坦境內的中國軍隊。
雖然61軍與62軍入巴不久,後勤保障工作肯定無法及時跟上,但是中國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的裝備通用度非常高,後勤保障標準也相差不大,在必要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完全可以利用巴軍的後勤保障設施。更重要的是,61軍與62軍是戰咯反應軍,對後勤保障的需求本身就比較低,甚至能夠在沒有後勤保障的條件下戰鬥數日。算上中國空軍與陸軍的戰術空運能力,支援2個軍作戰不是大問題。如果算上巴基斯坦的交通運輸能力,更能為2個軍提供足夠的後勤支援。
除了2個戰咯反應軍,早已到達斯利那加的66軍也不能小覷。
雖然魯拉賈帕尼一時還沒有搞清楚中國軍隊的前線指揮官把66軍留在斯利那加,替換幾個戰鬥力不是很強大的巴基斯坦陸軍師的根本目的,但是魯拉賈帕尼知道指揮中國軍隊作戰的人是裴承毅,也知道裴承毅曾經在半島戰爭期間,以上校參謀的身份指揮中國軍隊打敗了由現任美國國防部長杜奇威指揮的美軍。裴承毅將進攻能力最強大的重灌甲軍留在斯利那加,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魯拉賈帕尼首先想到中國軍隊將單獨攻打斯利那加。
只是這個猜測讓他有點難以置信。
首先是66軍對後勤保障的需求遠超過一般作戰部隊,作為重灌甲軍,平均每日消耗的作戰物資多達數千噸,而克什米爾地區的道路交通條件並不理想,除非中國空軍與陸軍航空兵集中戰術空運力量,不然很難確保66軍順利發動進攻。其次是66軍的兵力有限,雖然編有3個戰鬥旅、1個炮兵旅、1個後勤旅、1個航空旅(還有1個防空旅,只是印度空軍已經失去了出擊能力,所以留在了葉城),各類軍事人員超過3萬人,其中作戰人員18000餘人,規模相當於印度陸軍的2個裝甲師或者3個步兵師,但是在此之前,圍攻斯利那加的巴軍總共有5個師、總兵力超過8萬,守衛斯利那加南部城區,也就是印控區的印軍多達4個師、總兵力超過6萬;如果是野戰,66軍肯定能夠殲滅4個印軍師,問題是在攻堅作戰中,以66軍的實力,最多隻能對付2個印軍師。最後是66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在後勤保障跟不上作戰消耗,又沒有預備隊的情況下,66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很成問題,按照美國提供的相關情報,如果66軍在5日上午發動進攻,必須在3天之內打下斯利那加,不然將因為物資匿乏而停止進攻。
似乎不太信任印軍將領,所以在考慮軍事問題的時候,魯拉賈帕尼非常重視美國派來的高階軍事顧問,也就是史塔克上校的意見。
史塔克到來的時候,魯拉賈帕尼推掉了其他工作安排。
對魯拉賈帕尼來說,史塔克並不是陌生人。早在2032年,也就是藏南衝突後不久,杜奇威率美國軍事訪問團來到新德里的時候,就向魯拉賈帕尼介紹了史塔克。雖然魯拉賈帕尼對絕大部分美國人,特別是那些在印度作威作福、其取利益的美國人沒有多少好感,但是他非常欣賞杜奇威,知道杜奇威是名貨真價實的軍人。也正是如此,魯拉賈帕尼才非常重視由杜奇威派來的史塔克。
“剛收到的衛星偵察報告。”史塔克將帶來的幾幅照片與報告檔案遞給魯拉賈帕尼,說道,“各方面的跡象表明,中國軍隊正在組織全面反擊。61軍在拉合爾方向上活動,印軍攻佔拉合爾的希望非常渺茫。62軍在薩希瓦爾與奧卡拉一線部署了防禦陣地,集中守衛薩希瓦爾。如果印軍南下,必須首先攻佔卡蘇爾,然後與62軍決戰。我的建議是,放棄攻打卡蘇爾的作戰行動,在巴格伯登方向上發動佯攻,迫使盤踞在薩希瓦爾的62軍、以及附近的巴軍向南運動,隨後在伯坦果德與查漠一線設定阻擊陣地,圍殲由斯利那加南下的巴軍主力作戰部隊。”
魯拉賈帕尼迅速翻看了照片,接著就皺起了眉頭。
史塔克的建議不是沒有意義,只是沒有實行的價值。原因很簡單,印軍在拉合爾方向上發起進攻,不是為了殲滅巴軍,而是為了牽制中國軍隊的主力作戰部隊,迫使中國軍隊在西線戰場上投入更多的部隊,為東線戰場上的反擊創造機會。照史塔克的建議打下去,這就不是一場牽制戰役,而是總決戰。
似乎猜出了魯拉賈帕尼的心思,史塔克點上香菸後,說道:“關鍵還是斯利那加,如果能夠頂住66軍的進攻,在斯利那加多堅持幾天,不管南面的戰鬥打成什麼樣子,中國軍隊都得在西線戰場上投入更多的作戰力量。如果能夠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