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發起者不是王元慶,而是紀佑國。在他離任前夕透過的那幾項法案,為中國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王元慶是紀佑國的首席助理,全程參與了紀佑國執政期間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就參與了那幾部法案的起草與表決工作。趙潤東執政期間,中國的政治改革停了下來,這與趙潤東的個人能力、在國內的影響力、以及所經歷的幾次大規模戰爭有很大關係。王元慶上臺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政治改革。雖然從時間上看,政治改革在日本戰爭後期開始,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王元慶策動日本戰爭,除了完成趙潤東沒有完成的事業、在日本即將擁有戰略威懾能力前的最後關頭消除威脅之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政治改革鋪平道路。原因很簡單,中國的政治體制有很大的特殊性,任何國家元首要想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必須得到軍隊的全力支援。紀佑國大搞改革之前,透過戰爭贏得了軍隊的支援;趙潤東是軍人出身,屬於例外;王元慶的基礎比紀佑國還要薄弱,他能拋開軍隊搞政治改革嗎?日本戰爭期間,王元慶的強硬表現非常符合軍隊的胃口,也趁此機會培養了一批絕對忠於他的軍人,掃除了部分持反對意見的軍人。正在這個基礎上,王元慶才在日本戰爭後期開始政治改革。”
說完,布蘭迪諾喝了幾口咖啡。
杜奇威也暗暗驚歎,總統這番分析條理清晰,邏輯明確,而且完全符合實際情況。
“王元慶如此殫精竭慮的推行政治改革,目的是什麼呢?”布蘭迪諾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