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艦隊構成最大威脅,還能降低後勤保障的難度,減少軍費開支。
毫無疑問,由3艘中型航母為核心的印度西部艦隊從斯里蘭卡島南面直接趕來,沒有進入孟加拉灣。該艦隊的目的也很明確:前往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截擊即將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的共和國艦隊。
用3艘中型航母對付6艘大型航母,印度海軍有勝算嗎?
就算部署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岸基戰鬥機能夠參與艦隊防空作戰,3艘中型航母最多出動120架戰機,按照1比2的標準分配護航戰鬥機與攻擊機,也只能用80架戰鬥機攜帶的300枚反艦導彈攻擊擁有6艘航母、12艘防空巡洋艦、18艘多用途驅逐艦與18艘遠洋護衛艦組成的共和國艦隊。哪怕部署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遠端巡邏機參與攻擊,增加120枚反艦導彈,總共440枚反艦導彈也無法徹底打垮共和國艦隊。而6艘航母能夠在確保艦隊防空的情況下,一次出動飛288架戰機,仍然按照2/3的戰機執行攻擊任務計算,能夠在一次攻擊中用768枚反艦導彈對付印度艦隊。由3艘航母、3艘防空巡洋艦、6艘多用途驅逐艦與12艘反潛驅逐艦組成的印度艦隊根本不可能擋住這麼多的反艦導彈,也就不可能在攻擊共和國艦隊的同時確保自身的安全。
毫無疑問,印度海軍的另外3艘航母就在附近。
問題就在這裡,那3艘“尼米茲”級航母到底在哪?
印度東部艦隊的母港是維沙卡帕特南,艦隊出發之後,首先進入孟加拉灣,然後奔赴戰場。航母上搭載的F…46I型戰鬥機在執行對海攻擊任務時的作戰半徑為1500千米,如果得到加油機的支援,作戰半徑接近2500千米;如果在返航時前往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的機場,則攻擊距離可以延長到3000千米左右。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在前往為攻擊機群安排指揮與引導力量,不然攻擊機群不可能準確到達戰場。
翻看一下地圖就知道,布萊爾港與巽他海峽的直線距離為2450千米。
印度只需要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部署大約24架大型加油機,就能讓3艘超級航母上的戰鬥機前往巽他海峽攻擊共和國艦隊,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攻擊機群得不到護航戰鬥機的掩護(24架加油機最多隻能為144架F…46I補充燃油,而3艘航母一次能夠出動144架執行攻擊仔務的戰鬥機),二是機群必須進入印度尼西亞領空(如果繞過印度尼西亞領空,往返飛行距離將超過6000千米,超出了F…46I的最大航程)。
想清這一點,張雪峰心裡有數了。
趕在前面的3艘中型航母肯定不會參與攻擊行動,而是用艦載戰鬥機為3艘超級航母上的戰鬥機提供掩護。用艦載預警機(傾斜旋轉翼預警機)為3艘超級航母派來的攻擊機群指引目標。F…46I的隱身能力非常出色,印度尼西亞又沒有像樣的防空系統,蘇門答臘島更是印度尼西亞的“偏遠地區”,印度戰機能夠在不引起國際糾紛的情況下“借道”。更重要的是,印度尼西亞與共和國的關係不溫不火,很有可能睜一眼閉一眼,故意讓印度的戰鬥機從其領空經過。
如此一來,擔任主攻任務的是印度東部艦隊。
那麼,印度東部艦隊到底會在哪?
張雪峰沒有花多少力氣就做出了判斷,按照最大攻擊能力出動艦載戰鬥機之後,每艘航母只剩下了一箇中隊(24架)的艦載戰鬥機,勉強夠艦隊防空。因為攻擊機群在返航的時候不用回到航母上,所以3艘超級航母能夠以最大頻率出動防空戰鬥機。如此一來,印度東部艦隊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反潛。
以印度艦隊的反潛實力,要想對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共和國潛艇,必須依靠岸基力量。
因為要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機場上部署加油機(加油機佔用的機場資源是戰鬥機的3倍),說不定還要部署遠端巡邏機(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執行攻擊任務),所以能夠部署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只能是岸基反潛直升機或者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雖然這些反潛力量仍然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但是印度可以動用部署在本土的遠端反潛巡邏機。因為遠端反潛巡邏機能夠輕易飛越孟加拉灣,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以西海域執行6個小時以上的反潛巡邏任務,所以印度東部艦隊很有可能靠近安達曼…尼斜巴群島,延長岸基反潛直升機與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的巡邏時間。
在掌握的戰術情報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張雪峰仍然做出瞭如此準確的戰術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