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5部分

加便捷,也足以應付戰爭期間的各種情況。既然戰爭很快就會打響,我們就應該抓緊時間,儘快落實與前線指揮部有關的事務,從而儘快制訂戰爭計劃。”

聽到項鋌輝的話,輩承毅暗自嘆了口氣。總參謀長還是過於老實了,雖然提到裴承毅的目的是要強調裴承毅在總參謀部的地位,讓元首知道是裴承毅發揮了作用,但是在這麼多人面前,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

王元慶也聽出了項鋌輝的弦外之音,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這事就由總參謀部負責。”

項鋌輝點了點頭,把目光轉向了裴承毅。

“戰爭計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為需要其他部門、特別是國務院各部門的參與,所以我們暫時只有一套與作戰行動有關的簡要計劃。”裴承毅回頭看了眼袁晨皓,說道,“我剛回到總參謀部,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袁晨皓上校完成的,他對計劃更加了解,還是讓他來為大家介紹吧。”

王元慶等人早就認識了袁晨皓,也沒感到驚訝。

袁晨皓的表現比裴承毅預料得好得多,至少沒有在這麼多領導面前怯場。

走上講臺後,袁晨皓首先點明瞭要點,“與四年前的衝突相比,這是一場全面戰爭,所以參戰部隊更多,戰爭規模也更大。除了空中作戰行動之外,地面作戰行動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海上作戰行動則關係到了整場戰爭的成敗。”

說明要點,袁晨皓從海上作戰行動開始,介紹各方面的重點。

海戰的任務只有一個: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

雖然共和國已經在印度洋上建立起了從葉門亞丁到泰國甲米的軍事基地網,擁有包括7處海軍基地在內的數十處軍事基地,但是在戰爭初期,特別是在戰爭局勢明瞭之前,除了巴基斯坦之外,這些基地所在的國家為了避免捲入戰爭,或者遭到印度的報復性打擊,很有可能禁止共和國使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對印度發起軍事打擊。如此一來,海軍在印度洋上能夠依靠的只有巴基斯坦的瓜達爾軍港與卡拉奇商港。受地理位置限制,徐了潛艇之外,共和國海軍的其他戰艦很難在奪取制海權之前利用這兩處港口。簡而言之,共和國海軍必須依靠自身的實力、長途奔襲數千千米,到印度洋上與印度海軍決戰。

由長途奔襲帶來的問題成為海軍的主要難題。

因為袁晨皓與裴承毅都不是海軍將領,所以只對海軍作戰的問題做了簡要說明。

一是後勤保障。初期作戰,6支航母戰鬥群全部進入印度洋,近60艘大型戰艦的保障問題非常突出。按照標準配備,每支航母戰鬥群需要2支快速戰鬥支援艦隊,即便透過組建規模更大的航母戰鬥群,外加主動挑戰印度艦隊、縮短作戰時間,可以將快速戰鬥支援艦隊的數量縮減一半,也需要6支快速戰鬥支援艦隊,也就是6艘快速戰鬥支援艦、6艘綜合補給艦與6艘彈藥補給艦。因為印度海軍有一支規模不可小覷的潛艇部隊,所以即便將6支戰鬥支援艦隊整編成2支大型戰鬥支援艦隊,也至少需要提供4艘多用途驅逐艦與8艘反潛護衛艦。由此算下來,除了航母戰鬥群內的60多艘艦艇之外,還要出動18艘補給艦與12艘護航戰艦,總共動員的戰艦近100艘,幾乎需要出動共和國海軍的所有大型戰艦,後方基地的保障與支援能力將經受最嚴峻的考驗。

二是協同作戰。海軍艦隊前出印度洋,因為無法利用沿途的境外軍事基地,所以海軍岸基航空兵只能出動遠端巡邏機與戰略轟炸機為艦隊提供支援。進入印度洋之後,如果無法與緬甸、孟加拉國達成協議,讓共和國的作戰飛機借道進入印度洋,那麼艦隊只有在到達阿拉伯海之後,才能得到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空中力量的支援。在此之前,印度海軍很有可能主動出擊,聯合岸基航空兵對付共和國艦隊。在沒有有效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艦隊必須做好單獨應付整個印度海空力量的準備。

三是進軍路線。共和國海軍進入印度洋只有四條通道:一是繞過菲律賓,從西太平洋南下,經馬魯古海峽、班達海進入帝汶海(屬於印度洋)的東線,因為沿途需要經過菲律賓領海與內海,所以很有可能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二是由南海南下,經爪窪海進入巴厘海,最終從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的中線,因為需要進入印度尼西亞領海與內海,所以也會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三是由南海南下,進入爪窪海,由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的西線。因為爪窪海與巽他海峽都是國際公共水域,所以不會遇到政治與外交上的麻煩;四是由南海南下,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的北線,雖然該航線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