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0部分

購費用佔到了全壽使用費用的40%左右)、彈藥(即便在和平時期,訓練與演習也會消耗大量彈藥)等,能夠讓婆羅門貴族控制的軍工產業獲得更多的回報。

與這些小打小鬧相比,戰爭才是最賺錢的買賣。

隨著美國企業大舉進入印度,甚至連婆羅門貴族都成了被玩弄的物件。

從某種程度上講,婆羅門貴族並不希望印度與共和國全面開戰,至少那些比較明智的貴族精英早就認識到印度不可能戰勝共和國。如果沒有這部分人的支援,魯拉賈帕尼恐怕早就被那些希望發動戰爭的議員趕下臺了。

印度不想要戰爭,可美國需要一場能夠拖垮共和國的戰爭。

美國企業在印度的所作所為足以說明問題,在為印度提供的技術援助上,美國不但沒有慷慨解囊,還有所保留。以電動汽車產業為例,福特與印度塔塔汽車公司聯合投資上百億美元建立的“塔塔…福特汽車公司”僅在印度生產配備4級以下複合蓄電池的電動汽車,而且70%的產能都用來生產即將被市場淘汰的配備2級複合蓄電池的電動汽車;雖然這些汽車的價格極為低廉,讓大部分印度人都買得起,但是在共和國的汽車公司已經將8級複合蓄電池用在入門級電動汽車上,將12級複合蓄電池用在高階電動汽車上的時候,印度汽車公生產的電動汽車也只能在印度國內銷售,根本進不了海外市場;由此可見,福特公司提供給印度的只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即便如此,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也就是複合蓄電池的生產技術仍然掌握在福特公司手裡,“塔塔…福特汽車公司”僅負責總裝。直到2035年初,由福特公司獨資經營的“福特(印度)電動技術公司”才正式成立,開始在加爾各答生產4級以下複合蓄電池。

限制技術出口只是其一,最關鍵的還是支援印度軍火企業。

與民用企業的政策完全相反,美國不但從2031年開始向印度提供最先進的武器,還非常大方向印度出售新式武器的生產專利、甚至與印度聯合研製新式武器。

與印度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