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帝漢安元年,皇帝遣使八人巡視天下,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張綱的豪言壯舉。東漢順帝已知道張綱的忠直,但畢竟梁冀是血脈皇親,加上樑冀親黨互相庇護隱瞞,最後一切都不了了之。
張綱,字文紀,說起他的七世祖肯定也能嚇人一跳,就是輔佐高祖劉邦取天下的留侯張良!雖自小為貴族公子,張綱操行貞利,剛直不阿。當時的天下正值盜賊蜂起之時,以廣陵大盜張嬰最為知名,十多年來率數萬人寇亂揚州、徐州等地,殺掉不少地方官,朝廷一直派兵鎮壓也平定不了。梁冀恨張綱入骨,但因順帝明察,一時又下不了手殺他,就趁機舉薦張綱為廣陵太守,想派他去那個是非之地,被當地的亂兵和賊人殺掉。
與先前被派去任刺史的官員不同,張綱並沒有帶著大量護兵赴任。他一個人單車赴職,一到揚州就帶著州府隨從直接趕到張嬰的營壘門前。由於出乎意料,張嬰大驚,趕忙關閉營門,遠遠跑掉。張綱把州府官員打發走,只留自己的從人十幾個,在門前遞入書信,請張嬰出來相見。見張綱刺史如此推心置腹,大盜張嬰也被感動,就開啟營壘大門,拜見這位遠近聞名的張大人。張綱沒有一點兒官架子,他請張嬰上座,勸囑道:“以前的地方官確實非常貪暴,這才使得你們懷憤相聚造反。地方官確實有罪,可是你們所行之事從道義上也講不過去。當今皇上仁聖,只想以恩德降服叛亂之民,所以派遣我到此地,想以爵祿招安諸公,不想以刑殺相威脅。現在真的是轉禍為福的機會,如果聞義不服,天子震怒,附近三州大軍一齊殺到,我想到時諸位全軍覆沒,誰也跑不掉。欲服欲反,請你們大家仔細想想!”
張嬰等人聞言泣下,說:“我們這些荒裔草民,不能向朝廷訴冤,只是因為忍受不了地方官的侵逼,才聚眾偷生,就像魚遊在鍋內,知道時間不長,喘息苟活而已!現在聽明公您一席話,真是讓我們看到生路了。”於是,張嬰請辭還營。轉天一大早,帶領部下一萬多人連同家屬到張綱刺史府前面受縛請降。張綱單身走入張嬰屬下人群中,置酒高會,相樂如平生摯交,然後遣散眾人,想去哪裡都妥善安排。他還為這些造反的民人親自選擇建房的地點和種田的地方,有想進宮府效力的,他也一一擇才安置。於是人情悅服,不廢一兵一卒,揚州、徐州一派平和。朝廷論功想對張綱封賞,梁冀藉故拖延阻撓。由於辛苦勞累,張綱到任僅一年,就病死在任上,死時年僅四十六歲。百姓扶老攜幼,負土成墳,張嬰等五百多人親自背土,把張綱安葬。當地百姓自發哀悼這位賢德的父母官,哭喊:“千秋萬歲,何時復見此君!”
公元144年,東漢順帝崩,時年三十。太子劉炳(母為虞貴人)即皇帝位,時年不到一歲,還在襁褓之中,是為衝帝。在位不到一年,病死。當時,候選皇帝有清河王劉蒜和渤海孝王之子劉纘。太尉李固等人勸梁冀等人迎立長君,以安天下。但梁冀與妹妹梁太后貪立幼君,以便把持朝政,最終立年僅八歲的劉纘為皇帝,是為漢質帝。
質帝即位後,梁太后非常信任李固,朝政多委之,梁冀對此深為嫉恨,派人寫匿名信誣陷李固說:“太尉李固假公濟私,樹立私黨。大行皇帝在殯,路人掩涕,李固胡粉飾貌,搔首弄姿,盤旋偃仰,從容冶步,從無哀慼之容。又違詔矯制,作威作福,罪應誅殺。”梁太后倒是個明白人,看畢匿名信扔掉,根本不相信其中言辭。
漢質帝雖然是個小孩子,但非常聰慧,很會識別好壞人。有一次舉行朝會,他望著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梁冀聽說後,又恨又懼,生怕小皇帝長大了會不利於己,就派手下在湯餅中下毒藥給小皇帝吃。小孩子吃了毒餅後非常難受,腹內如絞,痛苦之餘叫人把太尉李固召至殿內。小皇帝此時還能說得出話,李固問他病因原由,孩子說:“吃了湯餅就變成這樣。現在我肚裡煩悶疼痛,喝了水興許還能活下來。”當時大將軍梁冀也在一旁,竭力反對:“喝了水就會嘔吐,不能喝水。”輾轉痛苦了好一陣子,小皇帝終於毒發身亡。李固伏屍痛哭,讓人深究病因和御醫的責任。梁冀害怕陰謀敗露,更加怨恨李固。
朝臣大集,又商議立新帝的事情。太尉李固、司徒胡廣與司空趙戎都向梁冀表示:“天下不幸,頻年之間,國祚三絕。今國家事大,應該熟慮!”意思是要他扶立長君,不要再弄個孩子坐上皇位。由此,清河王劉蒜再次為三公推舉。
此前,皇宮內的大太監曹騰曾拜謁過劉蒜,劉蒜對曹騰這位身下沒柄的宦官爺沒有十分熱情接待,由此宮內的宦官勢力都認定劉蒜上臺不利於自己。(這位曹騰大家可能記不住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