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佛教也常教化眾人,你是因為看到別人的快樂而想修行,還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痛苦而想修行?如果是前者,那你的修行是苦的,因為你只是想得到別人那樣的快樂,而不知道別人的快樂是經歷了諸苦之後才得到的,沒體會到人生本苦,修行就一定會苦;如果是後者,那你的修行是甜的,因為你已經認識到了人生的真相,就有機會離苦得樂。我記得有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buuyu。

有座寺廟,除了住持外一共有五個和尚掛單修行。每天除了修行之外,五個和尚還分別負責寺廟裡的雜務,大和尚負責燒火做飯,二和尚負責打掃庭院,三和尚負責砍柴擔水,四和尚負責接待香客,五和尚負責給大家洗僧袍。有一天,來了一個流浪漢求住持收留,住持讓他留在寺廟裡幫忙,也可以跟著一起修行。流浪漢問住持:“我每天要乾點什麼?”住持說:“你隨便跟一個人去幹活就行。”流浪漢正猶豫時,看到有香客在頻頻向四和尚鞠躬,他覺得這是個體面的工作,於是決定跟四和尚一起接待香客。

幾天後,流浪漢就找到住持要求換工作。

住持問:“為什麼?”

他回答道:“我以為受香客鞠躬是件體面的事,沒想到每天都要聽香客嘮叨煩心事,聽得我都煩惱了。我每晚躺在床上睡不著,腦袋嗡嗡直響。”

住持又問:“那你想跟誰幹活?”

流浪漢看了看門外,二和尚正在打掃院子。他見二和尚神情淡然,沒有一絲煩躁之感,於是決定去跟二和尚掃院子。

可幾天後,流浪漢又要求換工作。

“為什麼?”住持還是那個問題。

流浪漢說:“我每天早晚各掃一次院子,二和尚要求我做到一塵不染,連一片樹葉都不能留下。我每天低頭掃地,脖子都酸了。看起來挺輕鬆,幹起來很累。”

“那你想換到誰那兒去幹活?”住持問。

流浪漢想了想說:“我看三和尚每天都到山下去挑水,山下風光旖旎,我決定去跟三和尚挑水。”

但沒過幾天,流浪漢又提出換工作,這次的理由是:“山下風光雖好,可常有蛇鼠蟲蟻,咬得我渾身是包。”這次他要求跟大和尚去做飯,他覺得每天就在廚房裡,安全又舒服。可過了幾天,他又不滿意,覺得廚房又悶又熱,還是跟五和尚在河邊洗僧袍比較好,河邊地界開闊,空氣也好。但最終,他還是沒有堅持幾天。

“這次又怎麼了?”住持問。

流浪漢搖搖頭說:“天氣漸涼,河水越來越冷,凍得手都僵了,沒法洗衣服。”

住持笑一笑說道:“那你想幹什麼?這寺裡的活兒也就住持你沒幹過了,要不要跟我做兩天住持?”

流浪漢想了想,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住持什麼活兒都不用幹,不累不辛苦,於是答應了。一個禮拜後,住持主動問流浪漢:“這工作可好?”流浪漢愁眉苦臉道:“你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修行、看書、整理經書、抄經書,十分枯燥,一點意思都沒有。”

住持說道:“你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悠閒自在,卻不知這後面都有辛苦。為了你看到的快樂而去奔波,最後註定失望,你不知諸漏皆苦,看到的快樂都是虛光而已。”

這正如創業一般,你創業的動機是因為羨慕別人的快樂還是因為自己的夢想?如果只是貪圖虛名、快活,只要碰到困難就一定會堅持不住;如果是為了實現夢想,那再大的困難都會勇敢邁過去。

其實,人人都有林光一樣的煩惱:“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那麼富有、快樂,做什麼都容易成功?為什麼我做起來就這麼難,又這麼痛苦?”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亞歷山大·喬丹(AlexanderJordan)回答道:我們都有一種集體幻覺,認為快樂是正常狀態,所以會努力偽裝出快樂的樣子。換句話說,我們低估了別人的痛苦。

喬丹和他的研究團隊對63名在校大學生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讓大學生描述近期的負面情緒體驗,結果發現,大學生們都傾向於隱藏負面情緒的發生,更多談論了正面情緒的體驗。緊接著,喬丹對親密友人和戀人之間展開實驗。他連續一個學期,每個週末觀察200個學生的部落格,用以記錄他們正面和負面情緒的發生。一個學期後,他讓每個博主推薦一個好友或戀人,讓對方來估計博主這個學期的情緒更偏向正面還是負面。結果,多數關係親密的人低估了博主的負面情緒,覺得博主每天都很高興,好像沒什麼煩惱。這並不是好友或戀人不夠了解博主,而是大多數博主選擇主動壓抑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