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卻很理解記者,有時候傳媒登載一些關於他不屬實的訊息,成龍看了,亦一笑置之:“人家也不容易。再說,我不出名時,讓人寫人也不肯寫,現在寫我,還不是因為我出名?”因此,不僅港臺的記者,甚至東南亞、歐美的記者都喜歡成龍。他們公認成龍坦白、沒架子,對電影事業富於獻身精神。成龍只要有時間,從不拒絕記者,但若在拍戲的時候,就對不起了,哪怕你從歐美遠道而來,他也不會給你任何優待。
一次拍戲的間隙,一位記者偷空採訪了他。
拍戲告一個段落,工作人員卻仍在忙碌,搭佈景、定追逐格鬥的線路,攝影師則忙著對角度、調焦距。
成龍坐在融融冬陽灑照的角落,接受記者採訪,他抬抬下巴,示意記者坐,說:“這裡好,有陽光。”並露出一個迷人的微笑。
當記者問起他對今日成就的態度時,成龍卻坦率地對記者說起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在臺灣,有個影迷叫他簽字,並要求他寫上“小莉,祝新婚快樂”的祝福語,不料一下子把成龍難倒了。
“我把腦袋都想扁了,也想不清楚這幾個字到底怎麼寫。'小'字我懂,'莉'字便很陌生了,'快樂'我也懂,但'新婚'又不懂,多丟人!中國人也懂不了多少箇中國字。”成龍以手遮面,做害羞狀,說起自己的難堪事,毫不遮掩。
“我讀書少,懂東西不多,所以事事都要用心學習。沒有努力,哪有今天?”成龍說。
記者聽了,非常感慨:被尊稱為天皇巨星的成龍,竟如此謙虛和坦誠,無怪乎他能有今日的成就呢!�今日的成龍,會說英語、日語、韓語、泰語等語言,用他的話說,“我會三門國語、四門外語。”他的三門國語是指臺灣話、山東話與普通話。學會這麼多種語言,是需要努力和一定的天賦的,幸而成龍對語言有濃厚的興趣,“在語言方面我是有點天份的,加上我很喜愛語言,所以學得更快。”成龍的普通話是跟父母和於師傅學的。山東話的學習,還有個故事呢!原來成龍雖是山東人,但家裡並不說山東話,他自然也就不會說。
在韓國拍戲時,有一次他聽到一群韓國少女用一種近似國語的方言在唱歌,他不禁好奇地問:“你們說的是哪裡的話?”少女們七嘴八舌地告訴他:“這是中國的山東話!”成龍聽說後,驚奇不已:“山東話是這樣的?你們再說給我聽聽。”故土的語言令成龍生出了無限的親切感,他立時喜歡上了這種憨實、帶著土氣的語言,他纏著人教他山東話。這樣,在韓國拍戲的日子裡,成龍不但學會了韓語,還學會了山東話。
泰語不消說,是在泰國拍戲時學會的。到泰國拍外景時,成龍才十幾二十歲,頭腦清晰,不用幾天,便能用泰語與當地人對話了。
“現在許多年不說了,泰語已忘掉了不少,真可惜呢!”成龍說起來便很惋惜。
日語則是和影迷學的。成龍說:“到日本,常和日本影迷見面打招呼,說幾句鼓勵、問候的話,不懂也懂了。”既沒有拜師求學,也沒有照本宣科,成龍學日語,完全是用偷師的辦法。靠自己穎悟的天資和見縫插針的用心積累,他的日語已達到了會話的水平。每次與日本影迷見面,成龍便用日語與他們打招呼、對話,不用透過翻譯。“成龍會講日語!”共同的語言每每令影迷欣喜若狂!�英語是成龍的強項,這是他早年赴美拍片時苦心學習的成果。現在,成龍開口便可流利地來一頓英語。與外國人交流,不但言辭流利,還能插科打諢開玩笑呢!
但成龍從不掩飾他在英文上的缺陷,在公眾場合他亦大聲道出自己的缺點,“講英語沒問題,但ABCD——合起來我就不曉得是什麼了。”因為不識英文,他沒少鬧笑話。早年在美國,外國人跟他約好“再見”(See you in the lobby),便分手了。不想回到酒店,卻又收到一張便條,橫看豎看不知什麼意思,把個成龍難壞了。沒辦法,成龍只好拿出“殺手鐧”:打長途電話回香港給陳自強,然後逐字逐句串給他聽:s…e…e……陳自強聽完後,問他“就這事?”成龍說是,陳自強立即大笑起來。待他將意思告訴成龍後,成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原來只不過是洋人為示鄭重,把“再見”又寫成了便條,不想害得成龍白費了不少電話費。
後來,給影迷簽字,成龍也寫英文,他早早練習好“I LOVE YOU”“BEST WISHES”等句子,然後再問清影迷的名字是什麼字母,再逐個字母寫上去。
到國外影展去當評委,對成龍來說,又是件撓頭的事了:他看不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