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都要親自挑選,在入選條件上特別嚴格,首先是忠於大汗,同時要武藝高強,長相威武英俊,還要有一技之長。

挑選這些怯薛軍的範圍,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是從“各官並白身人兒子內”選出,也就是從萬戶官、千戶官、百戶官、十戶官及自由民的兒子中間挑選。

這說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怯薛軍的出身,規定主要從各級那顏貴族及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自由民中選擇,目的是保證這支隊伍的政治可靠性。

愛情這個小小的情感,若碰到毀滅的威脅時就會長得驚人的快。

�英�高爾斯華綏子弟,成吉思汗是有其十分深遠的用意,這表示他對各級官員的信任,也可以透過日常觀察,鍛鍊和培養一批出身貴族的將領,並與這些官員繼承人建立世代相誠的主奴和師徒關係。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官員子弟,成吉思汗可以瞭解和控制各地方和出征在外的各級官員、統帥們,使他們不敢輕易生出叛心,即使為自己和子弟的前途著想,也要自覺自願、忠心耿耿為大汗效力。

因此,有人把這支怯薛軍,乾脆稱之為“質子兵”,可見成吉思汗為建立這支親軍,所花下的良苦用心。

對這支重要的親軍,成吉思汗任命自己最親信的“四傑”世襲擔任四怯薛之長,他們是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

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當時的軍隊總計十二萬九千人,其中屬於成吉思汗直接統率,後由少子拖雷繼承的,包括中軍和兩翼,共為十萬一千人。

這裡說的“中軍,即是指怯薛軍,其萬戶即納牙阿。其”兩翼“是指右手軍和左手軍,即右翼萬戶,左翼萬戶。

右手軍的萬戶即博爾術,副帥為博爾忽,兵馬共三萬八千人,二十九個千戶。

左翼萬戶為木華黎,副帥為納牙阿,兵馬共六萬二千人,三十六個千戶。

其餘的軍隊分給了成吉思汗的子侄、諸弟及其母親,共二萬八千人。

分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五子闊列堅(皇后忽蘭之子)各人軍隊四千人。

分給幼弟,即四弟斡惕赤斤的軍隊五千人。

分給哈撒兒的兒子也苦、脫忽、移相奇的軍隊為一千人;分給哈赤溫的兒子額勒只帶的軍隊三千人。

成吉思汗分給母親訶額侖皇太后的軍隊三千人。

至於哈撒兒、別勒古臺等,在軍中都有任職,這裡沒有另分軍隊予他們了。

因為怯薛軍在整個軍隊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使怯薛軍隊員及其家屬,甚至其僕從都產生一種崇高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鼓舞他們絕對忠於大汗,堅決執行大汗的命令,拋頭顱,灑熱血,萬死不辭。因而各級官員總想讓自己的子弟能成為怯薛軍中的一員,才易於被大汗發現才幹,早日獲得信任與提拔。

由於這支軍隊是成吉思汗個人的親軍,是他對內鎮壓貴族復辟陰謀,制約各路軍事指揮官的行動;對外進行掠奪和擴張戰爭的強有力工具,所以,他多次公開說道:“這一萬名怯薛軍是朕的福神,我的子孫對待他們也要像我對待他們一樣,給予特殊優待,千萬不能忘啊!”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上的各個部落之後,又建立了大蒙古國,使歷史上一直處於分裂混亂狀態的蒙古族形成了一個民族共同體。隨之而來的是蒙古社會經濟的大發展,人們越來越覺得,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無論是公文往來,傳達大汗的命令、旨意,還是民間的文化交流,以及與周邊鄰國的外交來往,都很不方便。

早在十三翼之戰中間,札木合糾集了與成吉思汗有世仇的泰赤烏等部,組成十三路聯軍,號稱三萬人馬,浩浩蕩蕩地殺向成吉思汗的營地。

此時的成吉思汗倉促應戰,又缺乏作戰的經驗,與有備而來的札木合大軍對陣,焉有不敗之理?

當時,成吉思汗一看局勢不利,立即明智地改變戰略,採取避敵鋒芒,主動撤退,要傳令侍衛向各路軍隊首領傳達這個撤退命令。由於蒙古沒有文字,每次作戰中傳達命令時都用結草,或是刻木的方法藉以傳達。

那些傳令的侍衛手持刻有撤退箭頭的木牌,分別交予各種軍首領,其中有一名叫兀者別的侍衛,他一時糊塗竟將木牌拿錯了方向,倒頭拿著交給了成吉思汗麾下捏兒歹族首領察合安豁阿。這位勇敢的察合安豁阿接過木牌一看,見到上面的箭頭朝前,那是向敵人進攻的訊號。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手中大刀一揮,領著人馬衝向札木合的軍四傑在我左右;又有朮赤帶、畏答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