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有出神人化的妙手。不過,按照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羅伯特·瓦隆(Robert Vallone)和阿莫斯·特維斯基(Amos

Tversky)的說法,這其實是對真實情況的一種誤解。'l'他們指出,假如你拋硬幣拋上足夠長的時間,你也會遇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全是丟擲同一面的情況。這幾位心理學家懷疑體育解說員們其實是找不到更有意思的話題,只好從一個漫長的賽季中尋找某種模式,而這些模式跟長時間拋硬幣得出的結果其實沒有什麼兩樣。因此,他們提出了一個更加嚴格的測試。比如,在籃球比賽中,他們只看一個運動員投籃命中的資料,據此考察這名運動員下一次出手仍然命中的機率究竟有多大。他們也用同樣的方法研究這名運動員在這次出手沒有命中卻在下一次出手命中的情形。比較命中一次之後再次出手仍然命中的機率與這次沒有命中而再次出手命中的機率,假如前者高於後者,那就表明妙手一說不無道理。

他們選擇美國NBA費城76人隊(Philadelphia

76ers)進行測試,結果與妙手一說發生矛盾:一名運動員投籃命中之後,下一次出手就不大可能命中了;假如他在上一次出手沒有命中,再出手時反倒更可能命中。就連擁有“得分機器”稱號的安德魯·託尼(Andrew

Toney)也不例外。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談論的其實是“射頻觀測器之手”,因為運動員的水準有起有伏,就跟射頻觀測器的燈光忽明忽暗一樣?

博弈論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解釋。儘管統計資料否定了一朝命中、百發百中之說,卻沒有駁倒一個“鴻運當頭”的運動員很可能在比賽當中透過其他方式熱身,漸入佳境。“得分機器”之所以會不同於“妙手”,

原因在於攻方和守方的策略會相互影響。比如,假設安德魯·託尼真有那麼一隻妙手,對手們一定會對他實施圍追堵截,從而降低他的投籃命中率。

事實還不僅如此。當防守一方集中力量對付託尼的時候,他的某個

隊友就無人看管,更有機會投籃得分。換句話說,託尼的妙手大大改善了76人隊的團隊表現,儘管託尼自己的個人表現可能有所下降。因此,我們也許應該透過考察團隊合作連續得分的資料來測試妙手一說。

許多其他團隊專案也有類似情況。比如在一支橄欖球隊裡,一個出色的助攻後衛將大大改善全隊的傳球質量,而一個擁有優異的接球才能的運動員則有助於提高全隊的攻擊力,因為對方被迫將大部分防守資源用於看管這些明星。在1986年的世界盃足球決賽上,阿根廷隊的超級明星迭戈·馬拉多納自己一個球也沒有進,不過,全靠他從一群聯邦德國後衛當中把球傳出來,阿根廷隊兩次射門得分。明星的價值不能單憑他的得分表現來衡量;他對其他隊友的貢獻更為至關重要,而助攻資料有助於衡量這種貢獻的大小。冰球專案排列個人表現名次的時候,助攻次數和射門得分次數佔有同等分量。

一個運動員甚至可能透過一隻妙手帶動另一隻手熱身,進而變成妙手,幫助他自己提高個人表現水準。比如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明星拉里·伯德,他喜歡用右手投籃,雖然他的左手投籃技術同樣遠在大多數人之上。防守一方知道伯德通常用右手投籃,自然會不惜集中一切兵力防他的右手。不過,他們的這一計劃不能完全奏效,因為伯德的左手投籃技術亦實在了得,他們不敢大意,非得同樣派人看守不可。

假如伯德在兩個賽季之間苦練左手投籃技術,又會怎樣呢?防守一方的反應就是增派兵力阻止他用左手投籃,結果卻讓他更容易用右手投籃得分。左手投籃得分提高了,右手投籃得分也會提高。在這個案例當中,左手不僅知道右手在做什麼,而且幫了大忙。

再進一步,我們會在第7章說明左手越厲害,用到的機會反而可能越少。許多讀者大約在打網球的時候已經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假如你的反手不如正手,你的對手漸漸就會看出這一點,進而專攻你的反手。最後,多虧了這樣頻繁的反手練習,你的反手技術大有改善。等到你的正反手技術幾乎不分上下,你的對手再也不能靠攻擊你的弱勢反手佔便宜時,他們攻擊你的正手和反手的機會漸漸持平,而這可能就是你透過改善自己的反手技術得到的真正好處。

2 .領先還是不領先

1983 年美洲盃帆船賽決賽前4輪結束之後,丹尼斯·康納(Denni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