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取。農民上樓後騰退出來出來的土地,應該作為房地產以外的其它產業發展用地,才能保增長,保飯碗。
然而,對於選擇什麼產業作為農村的支撐產業及發展路徑,我和徐平存在著巨大分歧。 。 想看書來
49、春汛之激烈交鋒
我認為,農村現代化應以‘保民、富民、安民’為目的,以“大農(以農業現代化為核心,向二、三產業擴張)、大村(撤併村,實現適度規模居住)、大田(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小政府”(三大一小)為手段。
徐平認為,‘工業化、城市化’是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實現“無農(無農業)、無村(無農村)、無田(無農田)”的目標,農村現代化才能實現。我反駁說,‘工業化、城鎮化’是農村現代化的手段,不是目的。徐平說,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我說,在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難道不需要‘保民、富民、安民’嗎?徐平說,蛋糕應該按貢獻分配。開發商應該得大頭。我說,開發商有什麼貢獻?土地是農民的,資金是銀行的,有開發商什麼事?徐平說,開發商把土地和資本結合起來,撬動了經濟槓桿,是了不起的貢獻,當然得大頭。我說,農村現代化不應透過掠奪農民實現。
徐平說,蛋糕只有一塊,都切給農民了,開發商還會來嗎?開發商不來,老百姓只能守著金山要飯吃。不要指望現代化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我說,為了實現農村現代化,必須大力推進‘生態立村’的方針。
徐平說,靠生態產業如何支撐起農村?農村現代化,必須以‘工業立村’為根本方針。我說,農村現代化必須以‘現代農業’作為產業支撐,大力發展關聯的二、三產業。農業是國基,動搖不得。當務之急,是建設農業的流水化生產線即財富線,讓財富源源不斷地製造出來,讓人們見識現代農業的無限魅力。
關於農業現代化,敬愛的周總理早在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即提出實現包括‘農業現代化’在內的‘四化’目標。因此,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村現代化。
農村現代化,必須以‘現代農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大力發展涉農的二、三產業,把農村建成‘區域農場加區域辦公室’。農村應該發展工業,但不宜提倡工業化;農民應該上樓,實現居住適度規模化、立體化,但不宜提城鎮化。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必須保護好綠水青山,保護好碧野田園,必須對農民進行產業安置和住宅安置。
徐平聽了,高調抨擊我說,我再強調一遍,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是農村現代化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和必由之路。農村現代化,必須以工業作為產業支撐,將農村建設成為‘區域工廠’;必須推動城鎮化程序,實現居住立體化。
在推進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大破大立,開發當頭,不可過多強調保護。什麼保護農業、保護農民,等於保護落後、保護貧窮。只有農田變工廠、農民變工人,農村變城鎮,即實現三無目標(無農、無村、無民),農村現代化才能實現。
我說,關於產業支撐,我不想跟你辯論了,辯論下去也沒有結果,還是讓實踐來回答。我想說的另一個問題是,在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國有、集體經濟不但不能缺位,而且應該唱主角,必須千方百計鞏固、壯大國有、集體經濟,同時,大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是國本,動搖不得。
徐平說,農村除了土地,哪還有剩餘的集體資產?不是倒閉了,就是被分光了。我說,所以,有必要重構、重建。徐平說,重建它幹什麼?國有國營、集體所有、集體經營(以下稱集有集營)是貪汙、浪費、低效的代名詞。沒有必要重新恢復和發展起來。在農村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外資等民營經濟,讓個體、私營經濟唱主角。
50、春汛之各執一詞
研討會上,我和徐平宣讀了各自的論文後,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在自由討論階段,我和徐平大馬力向對方開火,可謂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我說,農村現代化必須以‘現代農業’作為產業支撐。所謂‘現代農業’,是繼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之後的第三個發展階段,是生態農業、立體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等概念的複合體。生態農業概念於1970年,由美國土壤學家維廉提出;1981年,英國農學家沃森頓為生態農業下了定義。
在農業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基礎上,實現農業與二、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