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和馬克大幅升值以平抑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該協議後來被稱為“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簽訂後,各國開始拋售美元,繼而形成投資者拋售美元的狂潮,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廣場協議”簽訂前,美元兌日元的比例在1美元兌換250日元左右,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就下跌至1美元兌換200日元,跌幅高達20%。而美國政府依舊錶示匯率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7年,美元兌日元的匯率低至1∶120,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貶值50%,也就是說,日元升值了整整一倍。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裡,日元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國際資本紛紛登陸日本,大肆投資日本股市和房地產。1986年至1990年,日本股價每年上漲30%、地價每年上漲15%,1990年,日本地產的總價值約為2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股市總價值的兩倍,相當於美國地產總價值的5倍!要知道,美國的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日本只要賣掉東京灣,就可以買下美國全部的國土。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
在日本房地產泡沫形成期間,人們迷信地認為土地價格只會升不會降,於是爭相購置房產地產。日本總理府1987年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只有土地是安心並且有利的”。
人們普遍相信銀行利率不會升高,從不考慮一旦利率升高還不起本息的可能,而銀行似乎也忘記了這個風險,無限制地貸款給房地產公司,並且天真地認為,如果出現資金問題,這些企業只要將手中的房子出售就可以解決。
日本政府也陶醉在這一片虛假的繁榮之下,仍然認為日本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甚至採取金融和財政政策進一步推動這種瘋狂的行為。而在股價和地價漲勢洶湧的同時,日本GDP的年增幅卻僅有5%左右,雖然當時日本的人均GNP已經超越了美國,但高昂的房價使得普通百姓依然無法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上世紀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率先破滅,1990年底,東京股市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而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在短期內下跌50%左右,日本經濟陷入了十多年的蕭條之中。上世紀90年代初,日經指數曾經達到38916點的歷史最高點,而到了2000年底,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
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企業效益陡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率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直至2006年年底,日本經濟才開始緩緩回升。
當前的中國和十幾年前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人民幣面臨著升值壓力,中國也需要用低利率增強國內需求,大量的資本也在迅速流向房地產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2007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黃皮書中,以大量篇幅分析了目前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房地產熱潮,並且提出“雖然中日的國情不同,但是以增大房地產泡沫為代價來擴大內需的教訓不應在我國重演”,中國應該吸取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虹←橋←書←吧←。
第21節:第五章 泡沫與風暴(3)
第二節 泡沫後的風暴
經濟出現大量泡沫,投機風氣盛行,往往會引發一場劇烈的金融動盪,人們將其形象地稱之為“金融風暴”。事實上,金融風暴並非在泡沫破裂之後才開始,當經濟泡沫膨脹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時,必然會破滅,這個過程將迅速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最終形成金融危機。金融風暴,事實上就是經濟泡沫破滅的過程。它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是人們記憶中最為慘痛的一次教訓。
這場金融風暴幾乎波及了整個亞洲,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無一倖免。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的一大筆財富在瞬間化為烏有。甚至亞洲之外的國家也受到了金融風暴的衝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