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用。更重要的是,他也沒有為袁紹的事業犧牲自己的打算,所以他指揮的人馬一觸即退。
劉備並沒有南下荊州投靠劉表。汝南郡失利後,他率部回到袁紹那裡,即官渡前線。後來汝南郡黃巾軍又在龔都率領下響應袁紹,劉備再次請戰,又南下與龔都匯合,曹操派兵鎮壓,劉備這一次打了勝仗,殺了曹軍將領蔡揚。
但此時官渡戰事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曹操打敗了袁紹。劉備再攻許縣已無意義,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之戰後的一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備,劉備不敵,這才南投劉表。
現在,曹仁得手後不敢停留,立即由汝南郡回師。他沒有走東路,而是繞道西邊。推測起來,可能有意從許縣附近經過一下,展示一下曹軍的鐵騎,讓後方惶惶不安的人心有所穩定。
許縣以西有很多山地,如陘山、雞洛山、梅山等,曹仁率部路過雞洛山(今河南密縣境內)時,與一隊袁軍突然遭遇。曹仁指揮人馬將其擊敗。
曹仁不知道,這是袁紹派出來包抄曹軍後路的。原來,劉備南下後,沮授建議袁紹不要把希望全放在劉備、劉闢身上,還應該再派一支奇兵南下與劉表聯絡,使南北夾擊曹操的計劃更有把握。
袁紹開始不同意這個計劃,他的人馬雖然佔優勢,但正面作戰的部隊也不是特別富裕,他的想法還是保證正面。但禁不住沮授反覆建議,袁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派遣部將韓荀率一支人馬從西面向許縣後方迂迴,目的地是南陽郡,到那裡與劉表配合,組成聯軍夾擊曹操。
韓荀的名氣不如顏良、文丑、張等人那麼大,事蹟也不詳,但在當時也是與顏良等人齊名的冀州名將。韓荀巧遇曹仁,令他以為在這偏僻的山區也有曹軍重兵把守,於是不敢戀戰,趕緊撤回官渡袁軍大營,向袁紹報告情況。
袁紹後悔不已,此後不再提分兵出擊的事了。
【五、官渡對陣】
官渡前線,雙方對陣的主戰場。
面對袁紹強大的攻勢,曹操陷入苦戰。
從雙方控制的地盤來看,其實他們相差並不大。此時,袁紹佔有冀州的全部,幽州、幷州的大部以及青州的一部,此外還有兗州東郡在黃河以北的地區,統計起來大約有三十多個郡國、三百多個縣。曹操實際控制著司隸校尉部、徐州、豫州、兗州的大部,以及青州、揚州、荊州的各一小部分,郡縣數與袁紹相當甚至還略多。
但曹操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不如袁紹,地盤雖大,老的根據地不多,相當一部分是新佔的地方,汝南郡、關中地區、徐州等還很不穩定。地盤分散且面積很大是曹操的不利之處,他必須分兵把守,使有限的兵力進一步分散,在正面主戰場就明顯佔了下風。
袁紹此次南下是經過一段時間精心準備的,他從“袁統區”各地抽調人馬重新編組和訓練,組成了一支強大的南下軍團,總兵力大約十一二萬人,其中步兵十萬人,騎兵一萬多人,還有北方少數民族僱傭兵約八九千人。
袁紹按照東漢正規軍“部-曲-屯-卒-什-伍-兵”七級編制進行編組,部類似於團這一級,若干個部編為一個校尉,類似於旅或師。再往上,若干個不同兵種的師混編為一個軍,由將軍率領。
從兵種上看,除步兵、騎兵以外,還有射聲校尉營即弓箭兵部隊。而騎兵又分為屯騎和越騎兩種,屯騎是重灌騎兵,人著盔甲,馬披重鎧,士兵用長槍和馬刀,承擔衝鋒陷陣的任務,也稱突騎。越騎是輕騎兵,士兵穿薄甲,配弓箭,承擔遠途奔襲、追擊、搜尋以及警戒的任務。
還有長水校尉,所統之兵擔負水上作戰任務,除此之外還負責架設橋樑、開闢道路以及攻城相關的土木作業等,類似於水軍和工兵的混合部隊。
從史料中可以查到的在袁紹手下擔任“師長”(校尉)一級高階將領的有:馬延(步兵校尉)、韓定(越騎校尉)、王摩(越騎校尉)、睦元進(步兵校尉)、韓莒(屯騎校尉)、趙(越騎校尉)、蔣奇(步兵校尉)、荀諶(長水校尉)、高覽(步兵校尉)、張(屯騎校尉)、韓荀(越騎校尉)、呂曠(射聲校尉)、張覬(步兵校尉)。沮授、郭圖、逢紀、顏良、文丑、淳于瓊、蔣義渠等人職務為監軍或將軍,類似於兵團司令或軍長。辛評、許攸、蘇由等人是總部的高階參謀。
曹軍的編組方法與袁軍大體類似,但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地理分散等原因,軍隊的正規化程度不如袁軍。曹軍主力部隊包括步兵約三個軍,屯騎和越騎各一個軍,長水和射聲各不足一個軍。各軍內部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