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近的不其山裡一邊避難,一邊研習學問。當時黃巾軍鬧得很厲害,鄭老師無法給學生們提供伙食,大家只好散了。

崔琰在外面漂泊了四年才回到家鄉。袁紹聽說他是鄭大師的弟子,於是徵他為下屬。當時袁紹部隊的軍紀很差,特別喜歡幹盜墓的勾當,崔琰對此有過勸諫,袁紹多少也能聽進去一些。袁紹發現崔琰不僅能文而且能武,就委任了一個預備役部隊騎兵師長(騎都尉)給他,讓他在黃河邊上的黎陽、延津一帶訓練部隊。

據《三國志崔琰傳》記載,袁紹南下官渡與曹軍決戰,崔琰也曾勸袁紹不要發兵,以避免與朝廷公開宣戰,袁紹不聽。袁紹死後,袁譚、袁尚都試圖拉攏崔琰到自己的陣營中來,但崔琰對袁氏徹底失望,稱病不出來,因此獲罪,被關進了監獄,幸虧陰夔、陳琳等人相救,才保住一條命。

曹操擔任冀州牧後,採納了郭嘉等人的建議,大量狂攬人才,不斷徵召本地知名之士出來工作,除崔琰外,還有剛才提到的崔琰的好朋友陳琳,以及牽招、崔林、高柔等人。

早在十幾年前,曹操在洛陽時就認識了陳琳。陳琳當時是大將軍何進的辦公室主任(主簿)。後來陳琳到冀州避難,被袁紹招到身邊來當筆桿子(使典文章)。幹這個差事陳琳很稱職,因為他的文筆實在太好了。

陳琳最出名的一篇文章就是替袁紹草擬的討伐曹操的檄文。曹操當時正犯頭疼病,疼得不輕,即使那時候有止疼片估計吃了也沒用,但一看到陳琳的檄文他的頭馬上就不疼了,脊背上直冒冷汗,可見陳琳罵人的本事太強悍了。

鄴縣被攻破後,陳琳也做了俘虜。曹操又見到了這個老朋友,並沒有怪罪他,不過曹操對那篇文章還是有點念念不忘,他說:“你當初替袁紹寫罵我的文章,列舉我一個人的罪狀也就夠了,幹嗎還加上我的祖父和父親(何乃上及父祖邪)?”陳琳趕緊賠罪。

曹操也欣賞陳琳的文采,讓他繼續發揮特長,在司空府主辦來往公文。後來,在曹操司空府裡慢慢匯聚了阮、應、劉楨等文人,他們成為著名的文學團體“建安七子”的成員。

牽招字子經,冀州刺史部安平國人,曾在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府裡任職,因為有這個經歷,他可能那個時候就認識袁紹和曹操。袁紹曾任命他為烏桓騎兵指揮官(烏桓突騎)。袁紹死後,牽招跟著袁尚,負責上黨郡與鄴縣之間的後勤運輸工作。

袁尚逃到中山國後,牽招一度到幷州投奔高幹,牽招勸高幹把袁尚接過來,依託太行山區的有利地形以及黃河天險繼續與曹軍抗衡。但此時高幹正謀劃投降曹操的事,不僅沒聽牽招的建議,還準備加害於他。

牽招一看情況不妙,趕緊逃了出來,想追隨袁尚,但道路不通,無奈之下又到了鄴縣,最後投奔了曹操。牽招長期跟烏桓人打交道,以後在曹操北征烏桓的戰鬥中立下了大功。

崔林字德儒,冀州刺史部清河郡人,是崔琰的堂弟,史書上說他大器晚成,一般人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崔琰知道。曹操啟用崔琰後,又徵召崔林擔任鄔縣(今山西介休東北)縣長,此後崔林長期擔任地方行政官,很有政績。崔林任職時間很長,直到正始五年(244年)才去世,去世前擔任的是曹魏的司空。

高柔字文惠,他不是冀州本地人,而是豫州刺史部陳留郡人,但他有一個特殊身份,高幹的堂弟,袁紹的外甥。不過,還有一種說法,出自《陳留耆舊傳》以及謝承所著的《後漢書》,認為高幹不是高柔的堂兄,而是他的叔父。

高幹先到袁紹身邊任職,後來被袁紹委以重任,高幹讓人捎話給在家鄉的高柔讓他到冀州來。

曹操佔領了冀州,委任高柔為菅縣(今山東章丘西北)縣長。高柔工作很敬業,尤其擅長司法工作,後來長期擔任曹魏司法系統的負責人。他任職的時間很長,直到景元四年(263年)才去世,終年九十歲,在那個時代堪稱長壽冠軍,去世前擔任的職務是曹魏的太尉。

得了地盤,得了人才,曹操獲得了大豐收。冀州平定之後,他的目光自然停在了袁譚所在的青州、袁熙和袁尚所在的幽州以及高幹所在的幷州上,開始盤算著先從哪裡下手。

【六、虎豹騎首戰南皮】

建安九年(204年),袁紹任命的幷州刺史高幹投降,曹操接受其投降,以獻帝的名義仍命其為幷州刺史。這樣一來,西面就可以暫放一下。對於北面的袁熙和袁尚,以及東面的袁譚,曹操決定先打東面。

在曹操忙於圍攻鄴縣的時候,袁譚趁機行動,勢力迅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