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是荒無人煙的高原,在這個四面封閉的世界裡,劉焉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覺。
劉焉挺感激董扶,當初就是他力勸自己來益州,看來這個地方真好,只要張魯替自己守好北大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讓劉焉對張魯放心的還有一個原因,它記錄在《後漢書》裡。據說張衡的妻子、張魯的母親很懂得養生,年齡已經挺大了但面容仍然像少女一樣(有少容),而且很會裝神弄鬼(兼挾鬼道),經常到劉焉家做客,一來二去就跟劉焉好上了。在劉焉眼裡,可能已經把張魯當成半個兒子看待了,所以更放心。
劉焉自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範、劉誕、劉瑁和劉璋。劉焉來益州上任時,身邊只帶著老三劉瑁,其他三個兒子都留在了洛陽。這估計是朝廷有意安排的,把劉焉的三個兒子留在洛陽也算是人質吧。
董卓以及以後的李、郭汜等人對劉家當人質的這哥幾個還不錯,讓老大劉範當了左中郎將,老二劉誕當治書御史,老四劉璋當奉車都尉,基本上都屬於中高階領導幹部。
有一天,朝廷接到了密報,說劉焉在益州圖謀不軌,證據是他在益州製作了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輿車,並且多達千餘輛,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打這個小報告的人是劉表。劉表告狀信上有一句很意思的話,說劉焉現在就像當年子夏在西河教書時被人當做聖人孔子一樣(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在西河教書的時候,由於處處擺的是老師孔子的譜,所以被人誤以為是孔子。
劉表向朝廷強烈暗示:劉焉想造反。
朝廷此時已遷到長安,獻帝劉協接到劉表的報告不能不管,就派劉焉的四兒子劉璋回到益州規勸老爸認清形勢、迷途知返。在劉焉三個兒子裡之所以選劉璋回去,一來因為他年齡最小,二來劉璋這個人性格軟弱,溫和寬厚,不具有攻擊性,未來對朝廷的危害最小。
可是,劉璋卻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被老爸留了下來(焉遂留璋不還)。
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一場莫名其妙的“天火”將綿竹城燒得面目全非,大批百姓的房屋被燒成廢墟,同時把劉焉暗地裡製作的輿車也全部燒燬,劉焉不得已,把治所遷到綿竹鄰近的成都。
劉焉是個特別迷信的人,他覺得這把火來路不明,非常不吉利,心情很沉重。就在這時,傳來他留在長安的兩個兒子劉範和劉誕因為參與了一場未遂政變而被殺的訊息,劉焉痛不欲生(既痛其子,又感祆災),背上發毒瘡(癰疽)而死。
劉焉作為劉氏宗親成員,自身有一定能力,始終都在為一己之利而忙活,在後世落下個野心家的名聲。
劉焉死後,趙韙等實力派力推劉璋繼任。劉璋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叫劉瑁也在成都,但趙韙等人一致支援劉璋,有分析認為,這是緣於劉璋的性格,由於他為人溫和、軟弱,反而被實力派們相中。在此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劉璋一直統治著益州。
【六、劉表在搞什麼】
安南將軍、荊州牧劉表告了劉焉的黑狀,他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他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問題,對朝廷忠心耿耿,按時派人朝貢,從沒有非分之心。
事實也確是如此。雖然都姓劉,劉表比劉焉的野心小得多。劉表只想當他的荊州牧,既不想招惹誰,更不想篡位當天子,劉表不是野心家。
但是,他的這種立意自守、無四方之志的性格,在當下的亂世中,註定會以失敗告終。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你不想吃掉別人,結果就是你被別人吃掉。
不過,現在還是劉表事業上最輝煌的時期,因為他待的荊州這個地方實在太好了,佔盡了天時和地利。
峴山之役,勁敵孫堅意外喪命,讓劉表度過了最大的危機,袁術不久又撤離了魯陽,劉表身邊的威脅全部解除。
中原地區連年戰亂,形成多次難民潮,為了躲避戰亂,中原地區的人開始向邊境地區大規模遷移,主要的目的地,一個是遼東地區,一個是益州,還有就是荊州和江東。當然,也有一小部分逃到了更遠的交州,即今日的兩廣、越南一帶。
在這些地方中,逃到荊州的人最多,因為相對而言這裡與內地的交通最便利,而且劉表主政以後,荊州很少再起大規模的戰事,相對安寧。
荊州氣候適宜農業發展,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也吸引大量逃難的人來此定居,其中包括大批計程車人、官吏。
人力資源是重要的生產力因素,也是國力、軍力的重要體現,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