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部書,也有說法稱他是襄楷的朋友,二人志同道合,一個是理論家,一個是實踐者,立即聯起手來。張角對《太平清領書》佩服得要命,那些皇帝沒有實施的政治綱領,他決心試試。
張角是冀州刺史部鉅鹿郡(今河北寧晉)人,出身於社會下層。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張梁,一個叫張寶。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神秘預言學之一的讖緯學也深有研究,懂民間醫術和巫術。他領著兩個弟弟,手持一根九節杖,經常活動在冀州一帶,用符水、咒語等為人治病,深得窮人的擁戴。名氣一大,就有人跑來表示願意給他當學生,張角開始吸收徒眾。
沒有想到,來的人越來越多,多到讓張角感到吃驚。不過,他沒有害怕,因為他是個有膽識的人,想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琢磨如何把這些人組織起來。
張角深受《太平清領書》中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的影響,建立了一個民間宗教團體:太平道。其綱領、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組織、口號、宗教儀式、活動內容、傳教方式等都依據《太平清領書》來設計。
當時社會上有大量的流民,這些失去土地無家可歸的人都是土地兼併的受害者,沒有人關心,也沒有前途。太平道的出現,至少給了他們溫暖和希望,所以不用動員,這些人都攆著跑著來入道。
還有一些人,雖不屬於流民範圍,但看到這個組織挺厲害,於是也加入進來,就像一些有錢人願意給青紅幫老大當門生一個道理,遇到事好有人罩著。這些人裡,有基層官吏,也有宮裡的宦官。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是太平道的總首領。他兩個弟弟張梁、張寶自稱大醫,是太平道核心領導班子成員。他派出八個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太平道勢力已遍佈全國十三個州中的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張角把這些徒眾劃分為三十六個教區(方),大的萬餘人,小的六七千人,每個教區都設一個渠帥作為首領。
鬧出這麼大動靜朝廷那邊不知道嗎?其實朝廷是知道的,而且很早就知道了。熹平六年(177年),靈帝的老師、時任太尉的楊賜和他的屬下著名黨人劉陶,分別上書靈帝,報告了這個民間組織的動向,請求給予關注。劉陶更是指出,據他得到的情報,張角的黨羽已經潛入京師,活動於民眾和官宦之中,大有覬覦朝廷之意,應速加偵緝,並詔令天下,重賞捉拿張角。不知什麼原因,如此重要的上書竟然沒有下文。後來楊賜因故離職,劉陶找個機會向靈帝尋問此事,靈帝居然莫名其妙地岔開話題,讓他給自己編一本容易閱讀的《春秋》。劉陶沒有辦法,只得到圖書館裡埋頭完成天子交付的新工作。
從各種跡象看,靈帝本人確實沒把太平道當回事,甚至覺得有個民間團體把流民組織起來,教人向善做好事,還挺好。這種心理可以從靈帝意識形態變化的蛛絲馬跡裡尋找答案。靈帝這時已經開始崇信黃老之學,對老子的思想充滿崇拜,他可能認為,這個同樣視老子為先師的教派,與他的思想還有些吻合呢。
前來投奔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張角想,既然事情已經幹大了,想收手是不可能的,未來的結果只有兩個:要麼太平道消滅劉漢政權,要麼太平道被劉漢政權消滅掉。
太平道的公關工作做得很出色,就連宮中的高階宦官封謂和徐奉都成為它的信徒,這樣,朝廷中樞機構的訊息很快就能送到張角的面前。綜合分析各種情報之後,張角對形勢做出了判斷,他看出太平道和劉漢朝廷翻臉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誰先動手誰主動。張角馬上召集幾個大弟子和弟弟張寶、張梁商議,大家決定發動武裝暴動,目標是推翻現政權,建立太平盛世。以冀州南部與司隸校尉部結合的鄴縣地區作為暴動中心,由張角全面負責,前線總指揮為大方首領馬元義。暴動的時間定為光和七年(184年)三月五日。
這個日子選得很有講究,它葬送了這次起義。
【二、精挑細選好日子】
即將到來的光和七年是甲子年,在六十年一輪迴的歷法週期中,甲子年是新週期的開始,讓人聯想到新天命的降臨。
這一年的三月五日又是甲子日,也就是說,太平道確定的武裝暴動時間,是更為難得一遇的“雙甲子”。
張角和他的謀士們在選擇暴動日期上可謂動了一番腦筋。但問題是,確定這一時間是在光和六年底,離“雙甲子”還有三四個月,從籌備起義的角度說,時間充裕一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