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餼薏還�欠踩艘桓觶�值卮ζ�叮�砩暇突岜蝗送灘ⅲ�趺純梢砸隕硐嗤心兀俊�

魯肅一不小心透露了一個孫吳的機密:孫權正在打吳巨等人的主意,他已經開始策劃吞併包括蒼梧郡在內的整個交州。孫權後來派跟諸葛瑾關係特別好的部將步騭為交州刺史,設計把吳巨殺了,佔領了交州。

《江表傳》說,劉備聽完魯肅話的反應是“大喜”,原來他沒有真的打算去投吳巨,那些話只是個託詞,目的是看魯肅下面怎麼說。當陽失敗後,劉備先到了鄂縣(今湖北黃岡附近),在那裡派遣諸葛亮隨同魯肅一起面見孫權,完成結盟的任務。

這個記載得到了《三國志魯肅傳》的支援,《魯肅傳》不僅記錄有魯肅在當陽遇到劉備的經過,而且還交待了一個細節,說魯肅在當陽還與諸葛亮有過一次私下談話。在這次談話裡魯肅告訴諸葛亮,他是子瑜的朋友(我子瑜友也)。子瑜即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

興平二年(195年),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離開老家前往豫章郡,諸葛瑾沒有隨行,而是攜繼母一起來到江東避難。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諸葛瑾跟繼母一直待在家鄉,直到建安五年(200年)才避禍江東。一開始,諸葛瑾並沒有受到重用,生活上也很清貧,後來由孫權姐姐的女婿、一個名叫弘諮的人推薦,諸葛瑾才引起了孫權的重視,走了上孫吳的仕途。

諸葛瑾當過孫權的長史,類似於州、郡政府或者將軍府裡的秘書長這個角色,後來擔任過太守,最後當上了孫吳的大將軍。

諸葛亮的這個大哥看來也有兩下子,跟諸葛亮一樣是能文能武的全才。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更生猛,後來掌握了江東的軍權,成為不可一世的人物。

建安十三年(208年),諸葛瑾已經到孫吳好多年了,魯肅出使荊州之前專門瞭解了他們的關係,所以把諸葛瑾抬出來跟諸葛亮套套近乎。

《江表傳》說魯肅出使荊州在先,《三國志》劉備和諸葛亮的傳記對此都沒有記載,《諸葛亮傳》更言明出使江東最早出自諸葛亮的建議。這兩方面的記載有矛盾之處,這個差別很大,因為它決定了誰才是孫吳聯盟的締造者。

關於這個問題裴松之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是後來蜀漢、孫吳寫歷史的人都想搶功所致(二國史官,各記所聞,競欲稱揚本國容美,各取其功)。裴松之認為,類似情形在相關史書裡經常遇到,造成了史料記載上的混亂。

儘管細節上有些小出入,但基本事實是清楚的:魯肅受命來見劉備,劉備接受建議與孫權聯合,並派時年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出使孫吳。這是諸葛亮出山以來單獨完成的最重要工作。孫權此時在哪裡呢?孫權在柴桑。

長江流至廬山腳下與鄱陽湖相會,其交會之處即如今的江西省九江市,漢末稱為柴桑。這裡屬九江郡,是東吳勢力的前沿地帶,因為前臨大江,背靠鄱陽湖,可以攻,可以守,也可以在此練兵,所以歷來都是軍事重地。

曹操發動荊州戰役後,孫權不敢怠慢,親自趕到柴桑,在此建立前敵指揮所,觀察荊州事態的發展。

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他們二人年齡相差一歲,諸葛亮稍長。

諸葛亮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起兵於江東,劉豫州擁兵於漢南,都在與曹操並爭天下。現在曹操佔領荊州,威震四海。根據眼下的局勢,我為將軍考慮,無外乎兩條出路:如果能以吳、越之眾與曹操抗衡,不如早下決心;如果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向曹操投降(北面而事之)。”

孫權聽了有些不爽:“如果真如先生所說,劉備為什麼不投降(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諸葛亮一本正經地說:“田橫是齊國的壯士,尚且能守義不辱。劉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如果成不了大事,那是命運不濟(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怎麼能幹投降敵人的事?”

孫權一聽大怒,這不是小看人嗎?劉備是英雄,我孫權難道不是?孫權道:“我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反而受制於人。我意已決,不是隻有劉豫州能抵擋曹操,劉豫州失敗了,還有我!”

諸葛亮要的就是這個,別看他只比孫權大了一歲,但老練得多。

諸葛亮接著說:“劉豫州雖然敗於長坂坡,但手下人馬加上關羽將軍統率的水軍還有萬人之多,劉琦所率的江夏郡人馬也不下萬人。曹軍遠道而來,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投降過去的軍民又未必心服。將軍如果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劉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