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是不得已呀。現在命令,死者家裡凡是沒有產業來養活自己的,政府不得停發其口糧(其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地方行政長官要經常撫卹慰問,以了我的心願(以稱吾意)。”

曹操親自坐鎮合肥,在這裡調整充實了揚州刺史部以及各郡縣的官吏(置揚州郡縣長吏),並大興水利工程,推行屯田建設。

曹操在此前後逗留了好幾個月,親自主持重修了芍陂等水利工程。芍陂又叫安豐塘、期思陂,最早由春秋時期楚國著名宰相孫叔敖主持修築,是一個人工水庫,被譽為“世界塘中之冠”,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的位置在今天安徽省壽縣南,處於淮河眾多支流的包圍之中,周圍又是廣闊的良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史記》說它“周百二十里”,水域面積比今天大得多。

曹操重修芍陂,發揮它的灌溉、航運作用,配合周邊地區的屯田,使這裡成為重要的糧食基地,這對進一步鞏固合肥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揚州刺史溫恢、州政府別駕蔣濟、綏集都尉倉慈等人的領導下,曹操在揚州的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合肥作為戰略要地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今後這裡將成為曹魏和孫吳爭奪的焦點,雙方多次在此展開攻防戰。這一年底,曹操重返譙縣。

可是,他一走這裡又出事了。

【二、皖西民變】

赤壁之戰後,曹操與孫權、劉備之間的對抗暫成均勢,曹仁從江陵撤退,孫權則被擊退於合肥。中線的襄陽、東線的合肥成為曹軍的前沿基地,形成了兩大戰場,這種對峙格局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曹操對合肥很重視,除了任命溫恢、蔣濟、倉慈等人管理經濟、政務、屯田事務外,還從其他戰場上抽調了樂進、張遼、李典等率部移防過來,鞏固東線戰場。

但是,各部還沒有完成佈防,內部卻出現了叛亂。

叛亂髮生在屬於“曹統區”的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和潛縣(今安徽霍山)。這裡是現在的西地區,位於大別山區的北部,自古以來這裡民風強悍,加上地處山區,適合打游擊,在古代經常是強人出沒的地方。早在官渡之戰前後,這一帶就有許多變民,規模比較大的有陳乾、梅成、雷緒幾股。當時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無力東顧,便派劉馥擔任揚州刺史維持局面。劉馥很有本事,他雖然是光桿司令一個,但很快開啟了局面,使“曹統區”的面積一點點擴大,又重修了合肥城,給曹操現在與孫權對抗創造了條件。

劉馥開拓揚州有一項重要措施是招安變民,梅乾、陳蘭、雷緒都先後被劉馥招安了,從建安五年(200年)前後一直到建安十四年(209年),這些人倒也挺老實,一直沒有鬧出過什麼事。這其中劉馥個人的威信作用不可低估。

可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去世,緊接著曹軍與孫權打了好幾個月的仗,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一定負擔,曹操雖然緊接著推行了一系列恢復生產、促進社會發展的措施,但民心不穩已成現實。

但是,這似乎也不能成為大規模叛亂的原因。

在《三國志蔣濟傳》裡好像能找到答案。據蔣濟傳記載,對於如何經營淮南,曹操開始並沒有太大信心,他甚至想把淮南民眾遷到北方去,以避開戰亂。曹操徵求蔣濟的意見,蔣濟表示反對。

曹操說:“當年我與袁紹在官渡相持,整體遷移過燕縣、白馬縣的民眾,似乎並非不可行。”

蔣濟回答:“那個時候我弱敵強,不遷走必然被敵人佔去。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的勢力足夠強大,民眾不會有其它想法。同時,老百姓都有懷土情結,不願意遷徙,如果硬力推行,大家必然心中不安。”

曹操仍然沒有采納蔣濟的建議,而是下令在江淮之間進行大規模人口遷移。此令一下,果然引起民眾的恐慌,據《三國志》記載,有十多萬人跑到孫吳控制區,曹操趕緊下令停止了移民活動。對這件事,曹操下次再見到蔣濟的到時候還曾當面自我檢討過。

《三國志》等書雖然沒有交代陳蘭等人再次叛亂的原因,但是從時間上來看,這兩件事剛好發生在同時。

叛亂影響到剛有點規模的合肥基地的安全,看到這種情況,已經身在譙縣(今安徽亳州)的曹操立即調兵遣將,鎮壓叛亂。

史書記載這時大的叛亂仍然是陳蘭等三股,但梅乾寫成了梅蘭,是一個人的兩個名字還是兩個不同的人,不得而知。他們活動的主要地區是九江郡的六縣、潛縣,具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