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2部分

“這麼說也沒錯,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們年代我就看過《拉貝日記》這本書,後來在製作《鋼琴家》的時候再看了一次。那時我就常常在想,同樣的時間裡為什麼在中國生的同樣的事情卻很少有人提及?而當我抽時間查過資料後才知道,有多少相關資料被束之高閣不為人所知,我認為有必要讓大家知道曾經生過什麼,那些在那場戰爭中以人道主義救助別人的人們不應該被遺忘。”安吉拉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你怎麼看待日本人?我記的你曾以日本風俗為題材寫過恐怖電影的劇本。”一個看起來有亞裔血統的記者問道。

“我對東方文化向來都有好感,因為那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但也正是如此我對東方文化的瞭解還遠遠不夠,所以我的看法並不一定準確。從自身的角度和觀點來講,承認自己的問題比什麼都重要。”安吉拉避過了敏盛的地方神色自若的回答道。

記者們的問題隨後變得輕鬆起來。即使有那麼幾個亞裔,也沒有再提及什麼問題,畢竟安吉拉是美國人又高舉人道主義大旗,即使想扯點什麼也不好下口。所以他們轉向了其他幾位演員。

安吉拉在心裡微微鬆了口氣。至少從某種意義上過了一半的關。拋開一切從人性、人權以及人道主義下手的確對上了美國人的胃口,而且她努力的在幾根鋼絲上小心翼翼的保持著平衡,既沒有偏向誰也沒有誇大誰儘可能象《鋼琴家》那樣用客觀的目光去描述,比如那些日本士兵雖然粗野但中下級軍官基本都符合美國人眼中的日本人形象一玄板、驕傲、有紀律遵從武士道精神。不過正因為如此,當他們肆無忌憚的屠殺起來,像部冰冷的機器只後產生的效果更為震撼。

尤其是刻意沒有提到南京到底被殺了多少人 難道屠殺了舊萬就不是屠殺了?並且百人斬比賽也只用鏡頭隱喻,卻在最後用文字交代拉貝他們之後的事情時做了個意味深長的對比。拉貝貧困交加死於 石o年;魏特林在;喲年回國,然後事隔一年自殺;威爾遜醫生和韓湘琳都還好,雖然也被那些痛苦所困擾。但勉強還算善終;但是朝香宮鳩彥卻因為某些舉措逃過了審判,優哉遊哉的度過了下半身,最後還擔任高爾夫球協會會長!這幾個人的經歷對比起來真是莫大的諷刺。

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安吉拉在心裡這樣說道。看著被記者圍攻的海因茨、斯特里普以及斯蒂夫他們。她忽然覺得姜文這傢伙沒過來是正確的,恐怕他自己也怕一不小心會說出點什麼不妥當的話吧?

很糟糕,”坦白的說,寫得很糟糕,隨即計劃了很久,但是,,嘆氣”,

正文 270 發酵

。《拉具日記》改編制作的類似傳記電影的《約翰拉皿瀏懈 在全美上映了,無論安吉拉有多麼的期盼這一刻,美國人是不會知道的。所以他們只會根據自己的感官去評論。

雖然其中不缺乏某些為攻擊而攻擊的文章,但絕大多數人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一個影評人就在自己的專欄裡這麼寫道:

“安吉拉第二部以戰爭題材的電影終於上映了,雖然這部電影像以前一樣從製作開始就充滿了爭論,但和《約翰拉貝》有關的爭論要凌亂許多,比如關於約翰拉貝其人其事又或者那場人道主義災難有多麼嚴重。然而,爭論得最多的還是這部能否越她之前的那部相同題材的作品《鋼琴家》,要知道那部電影的口碑幾乎是一邊到。

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做出評論了。坦白的說,我也像很多人那樣認為越自己是件困難的事情,這部電影同樣也證明了這點,但要說《約翰拉貝》比《鋼琴家》差卻不盡然。雖然在很多主題上它們是一致的。比如反映戰爭的殘酷又或者對人性的展示等等,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兩部不同的電影。

《鋼琴家》反映是在那種可怕的情況下一個人為生存而掙扎,而《約翰拉貝》則展現的是以拉貝為的一群人從人道主義出幫助更多的人從那場可怕的戰爭牛存下來。這裡沒有英雄,只是那些普通的想要救助更多人的人。雖然電影的名字叫《約翰拉貝》,但更多的還是一場場的群戲,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有很多安吉拉曾經用過的手法。綜合起來卻給了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她依然保持著那種讓人驚訝的創作力。

無論如何,拉貝他們都應該得到尊重,不應該被遺忘。”

正如之前的安吉拉所預料的那樣。人道主義抓到了美國人的目光,加上她在鋼絲上走得很穩當,還有從引 至今兩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從最開始就刻意的小心引導著輿論。讓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得到不亞於《鋼琴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