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要打發小子去,又恐後來對出來,說不得親自走一趟,騎馬去了,不在話下。
且說賈珍方要抽身進去,只見張道士站在旁邊陪笑說道:“論理我不比別人,應該裡頭伺候。只因天氣炎熱,眾位千金都出來了,法官不敢擅入,請爺的示下。恐老太太問,或要隨喜那裡,我只在這裡伺候罷了。”賈珍知道這張道士雖然是當日榮國府國公的替身,曾經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仙人”,如今現掌“道錄司”印,又是當今封為“終了真人” ,現今王公藩鎮都稱他為“神仙”,所以不敢輕慢。二則他又常往兩個府裡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見的。 今見他如此說,便笑道:“咱們自己,你又說起這話來。再多說,我把你這鬍子還お了呢!還不跟我進來。”那張道士呵呵大笑,跟了賈珍進來。
賈珍到賈母跟前,控身陪笑說:“這張爺爺進來請安。”賈母聽了,忙道:“攙他來。”賈珍忙去攙了過來。 那張道士先哈哈笑道:“無量壽佛!老祖宗一向福壽安康?眾位奶奶小姐納福? 一向沒到府裡請安,老太太氣色越發好了。”賈母笑道:“老神仙,你好?”張道士笑道:“託老太太萬福萬壽,小道也還康健。別的倒罷,只記掛著哥兒,一向身上好? 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這裡做遮天大王的聖誕,人也來的少,東西也很乾淨,我說請哥兒來逛逛,怎麼說不在家?”賈母說道:“果真不在家。”一面回頭叫寶玉。誰知寶玉解手去了才來,忙上前問:“張爺爺好?”張道士忙抱住問了好,又向賈母笑道:“哥兒越發發福了。 ”賈母道:“他外頭好,裡頭弱。又搭著他老子逼著他念書,生生的把個孩子逼出病來了。 ”張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幾處看見哥兒寫的字,作的詩,都好的了不得,怎麼老爺還抱怨說哥兒不大喜歡唸書呢?依小道看來,也就罷了。”又嘆道:“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 言談舉動,怎麼就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說著兩眼流下淚來。賈母聽說,也由不得滿臉淚痕,說道:“正是呢,我養這些兒子孫子,也沒一個像他爺爺的,就只這玉兒像他爺爺。”那張道士又向賈珍道:“當日國公爺的模樣兒,爺們一輩的不用說,自然沒趕上,大約連大老爺,二老爺也記不清楚了。”說畢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 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小道也不敢造次。 等請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說。”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說畢, 只見鳳姐兒笑道:“張爺爺,我們丫頭的寄名符兒你也不換去。前兒虧你還有那麼大臉, 打發人和我要鵝黃緞子去!要不給你,又恐怕你那老臉上過不去。”張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沒看見奶奶在這裡,也沒道多謝。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來作好事,就混忘了,還在佛前鎮著。待我取來。”說著跑到大殿上去,一時拿了一個茶盤,搭著大紅蟒緞經袱子,托出符來。大姐兒的奶子接了符。張道士方欲抱過大姐兒來,只見鳳姐笑道:“你就手裡拿出來罷了,又用個盤子託著。” 張道士道:“手裡不乾不淨的,怎麼拿,用盤子潔淨些。”鳳姐兒笑道:“你只顧拿出盤子來,倒唬我一跳。我不說你是為送符,倒象是和我們化佈施來了。”眾人聽說,鬨然一笑, 連賈珍也掌不住笑了。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頭地獄?”鳳姐兒笑道:“我們爺兒們不相干。他怎麼常常的說我該積陰騭,遲了就短命呢!”張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盤子來一舉兩用,卻不為化佈施,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並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賈母道:“既這們著,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麼, 就帶他去瞧了,叫他進來,豈不省事?”張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 看著小道是八十多歲的人,託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壯,二則外面的人多,氣味難聞,況是個暑熱的天,哥兒受不慣,倘或哥兒受了醃か氣味,倒值多了。”賈母聽說,便命寶玉摘下通靈玉來,放在盤內。那張道士兢兢業業的用蟒袱子墊著,捧了出去。
這裡賈母與眾人各處遊玩了一回,方去上樓。只見賈珍回說:“張爺爺送了玉來了。”剛說著,只見張道士捧了盤子,走到跟前笑道:“眾人託小道的福,見了哥兒的玉,實在可罕。都沒什麼敬賀之物,這是他們各人傳道的法器,都願意為敬賀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