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他們消失?”
喬哈丁雙手緊握。“因為其他醫生曾試過這種方法,結果似乎不理想,最理想的狀況就是讓你的每一部份集合在一起。首先,讓他們彼此進行溝通,然後記住每一個人曾經做過的事。最後,你必須將不同的人聚集在一塊兒,這就是融合。”
“什麼時候開始進行?”
“吳可妮博士後天會來看你,我們會與曾協助過你的工作人員舉行討論會。因為有部分工作人員從未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我們會播放錄影帶,對你做更進一步的瞭解。如此對你更有益。”
比利點點頭。當他的注意力轉向內部時,眼睛也隨之睜大許多。只見他接連點了好幾次頭,然後驚訝地望著喬哈丁醫師。
“怎麼了?比利?”
“亞瑟說他必須決定那天早上由誰出來。”
(6)
哈丁醫院充滿了興奮的氣氛。吳可妮曾在1955年的夏天來此演講。但這次完全不同,因她要面對的是一位惡名遠播的病患,同時也是本院第一位接受廿四小時觀察的多重人格病患。雖然院中同仁仍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但每個人都希望能親耳聽到吳可妮博士與比利之間的談話。
醫院行政大樓地下室的房間裡擠進了幾乎有一百人,不但有各科醫生和各部門的行政人員,甚至連眷屬也都擠在後半段──他們與比利的病情毫無關係。有人坐在地板上,有人靠在牆邊,還有人站在鄰近的交誼廳裡。
喬哈丁醫師將錄下的帶子播放給在場的觀眾觀看,內容是各醫師與不同人格者間的交談,其中亞瑟與雷根的出現更吸引觀眾們的興趣,因為病療區以外的工作人員均未曾見過。比利一出現在螢幕上,整個房間便突然安靜下來,當他大叫道:“這些人是誰?他們為什麼不讓我清醒?”時,包括羅莎在內的所有觀眾,無不用手擦拭臉上的淚水。
錄影帶播完後,由吳可妮帶領比利進入房間展開簡短的交談。她分別與亞瑟、雷根、丹尼以及大衛說話,他們也依序回答問題。但是,羅莎可以看出他們非常不滿。會談結束時,羅莎從群眾吵雜的談話中注意到病療區的同仁似乎都很氣憤。馬安妮和菲羅拉兩名護士直抱怨不該讓比利成為特殊人物;羅莎、尼克和尹朵娜則對於將比利曝光在眾人之前感到非常憤慨。
吳可妮離去之後,治療策略再度改變,喬哈丁開始專注在人格融合工作上。
郭瑪琳醫師安排定期會議,讓各種人格開始回憶有關虐待及苦毒的往事,經由這樣的作業,進一步消除比利在八歲時造成人格分離的困擾因素。
郭瑪琳不贊同融合計劃,她說她知道這是吳可妮博士的治療方法,或許在某種病例中那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想一想,如果雷根與其他人融合成功,事後比利卻被送進監獄,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他將無法保護自己,極可能會再度自殺。
“他不也曾在牢房中活下來了嗎?”有人這麼說。
“沒錯,那時有雷根保護他。但是,如果他再次遭到一個懷有敵意的男子強暴時──你知道這種事在監牢裡是常有的事──他就很可能會自殺。”
“融合各種人格是我們的責任,”喬哈丁說,“是法院要我們做的工作。”
醫師鼓勵比利與其他人格交談應對,讓他知道其他人的存在,並更進一步認識他們。由於不停暗示,比利出現的時間愈來愈長。融合的過程必須區分成好幾個階段進行,人格相近或素質相通者先融合;接著,融合後的新人格必須再經由更強烈的暗示結合在一起,直到最後與比利融合為止。
由於亞倫與湯姆十分近似,他們兩人率先融合。接下來好幾個小時,則是與喬哈丁醫師的爭論與分析;亞倫甚至花更多時間與亞瑟、雷根進行內部討論。亞倫和湯姆非常努力配合喬哈丁的融合工作,但並不容易,因為湯姆有亞倫所沒有的畏懼;比方說,亞倫喜歡棒球,但湯姆害怕棒球,因為小時候擔任過二壘手,有一次曾為了犯錯而受罰。喬哈丁建議丹尼、亞倫及其他人格協助湯姆,談論他害怕的事,並且鼓勵他打棒球。至於藝術療法,也持續進行,包括油畫在內。
根據亞倫表示,那些年輕小孩無法瞭解什麼是“融合”,因此亞瑟便透過比喻的方式向他們說明。亞瑟是以孩子們都知道的鹽來做比喻,他解釋鹽是由個別的結晶體構成。加入水之後,顆粒就會溶解;當水份蒸發掉,又變回原來的固體結晶顆粒,其中不會增加什麼,也不會減少什麼,只是曾經改變過型態。
“現在每個人都瞭解了,”亞倫說,“融合只不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