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刻度盤和儀表,一隻手放在快速停堆開關上,另一隻手放在緊急冷卻開關上。
他可以聽出機器的顫動。那一定是軸承出了毛病,磨損越來越不均勻,情況越來越糟糕了。如果是曲軸軸承壞了,冷卻泵就會失靈,他們就得停下來。這將是個緊急事件,但並不真有危險。那將意味著,修理這臺冷卻泵(如果他們能夠修理的話)將需要幾天的時間而不是幾個小時了,要耗光那寶貴的時間和備用的零件。那可就夠糟的了,而更糟的而且貝丘科考夫還不知道的是,顫動正在冷卻劑內產生壓力波。
為了利用新研製的熱交換器,A級潛艇上的反應堆裝置就必須使水迅速地透過其許多迴圈管和折流板。這就要求有一臺能承擔150磅全系統壓力的高壓泵——幾乎是西方反應堆中被認為是安全係數的十倍。整個輪機艙在高速執行時一般地噪音就很大。再裝備有功率如此強大的泵,那簡直就象是個鍋爐廠了:冷卻泵的振動妨害了監測儀器的執行。貝丘科考夫注意到,振動使儀表上的指標抖動不止。他是對的,但又錯了。壓力儀表確實因為30磅的超壓力波衝擊著整個系統而在不停地振動,但輪機長沒有看出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值班的時間太長了。
在反應堆密閉殼內,這些壓力波快達到了使一件裝置發生共振的頻率。在密閉殼內表面大致的中段處是一個鈦結構裝置,這是後備冷卻系統的一部分。如果冷卻劑受損,而且快速停了堆,那密閉殼裡外的閥門就會開啟,或者用鋇水合劑來冷卻反應堆,作為最後的辦法,用能在密閉殼內排進排出的海水來冷卻反應堆,而其代價就是要毀掉整個反應堆。這樣的事情曾有過一次,雖然代價高昂,但低階輪機軍官的這一行動,卻防止了因災難性的熔化而毀掉一艘V級攻擊潛艇的事故。
今天,密閉殼的內部閥門和艇體上的相應裝置都關閉著。這些閥門都是用鈦製成的,因為閥門必須在長時間地承受高溫之後仍然保持可靠的效能,也因為鈦極耐腐蝕(高溫水具有極強的腐蝕力)。這裡沒有得到充分考慮的是,鈦金屬也受到了強烈的核輻射,在持久的中子轟擊下,這種特殊的鈦合金也不能完全保持穩定。日久天長,這種金屬就會變得脆弱。微弱的水壓波正衝擊著閥門內的碰撞裝置。隨著冷卻泵的顫動頻率發生變化,閥門也就開始接近碰撞裝置的擺動頻率。這使碰撞裝置越來越猛烈地撞擊其掛環。碰撞裝置邊緣的金屬開始逐漸損壞。
輪機艙前端的一名值勤准尉首先聽到了一陣低低的嗡嗡聲沿著艙壁傳來。起先他以為這是從有線廣播揚聲器裡反饋回來的噪聲,他想核查一下,但他等得太久了。碰撞裝置碎裂了,掉出了閥門排氣管口。碰撞裝置並不很大,直徑只有10厘米,厚度只有5毫米。這種裝置叫作蝶形閥,看上去就象一隻蝴蝶,懸掛在水流中快速轉動著。如果這是用不鏽鋼造的,它就會重得掉到密閉殼的底部。可它是用鈦製造的,既比鋼的強度大,又比鋼要輕得多。冷卻劑液流把它往上衝向排氣管。
向外流動的水把碰撞裝置衝進了排氣管,排氣管的內徑為15厘米。排氣管是用不鏽鋼製造的,為了易於在狹窄的機艙裡調換,是兩米一段兩米一段地焊接起來的。碰撞裝置被推動著迅速衝向熱交換器。排氣管在這個地方有一個下向45度的拐彎,碰撞裝置衝到這裡立即被卡住了。這把管道堵了一半,壓力的衝擊還沒來得及把它沖走,接二連三的事就發生了。流動的水流有其自身的勢頭。在被堵截的情況下,它在管道內產生了後壓力波。全系統壓力瞬間就驟然增至3,400磅,導致排氣管發生了幾毫米的彎曲。增大的壓力,一處焊縫的橫偏,以及多年積累的高溫對鋼質的腐蝕作用,使焊縫遭到損壞,出現了一個鉛筆尖大小的小孔。逸出的水立即變成蒸汽,在反應堆艙和相鄰的艙室引起了一片驚慌。焊縫開裂迅速擴大,最後反應堆中的冷卻劑象臥式噴泉似地不斷噴射出來。一股氣流毀壞了鄰近的反應堆控制導線管。
一場災難性的冷卻劑流失事故就此開始了。
三秒鐘後反應堆的壓力就完全降了下來。許多加侖的冷卻劑猛然化為蒸汽,向周圍的艙室瀰漫開來。主控制檯上的許多警鈴立刻響了起來。一眨眼的功夫,弗拉基米爾·貝丘科考夫遇上了最最可怕的事情。輪機長訓練有素的自然反應就是伸手撳下快速停堆開關,但是反應堆密閉殼裡的蒸汽已使棒控制系統失靈。沒有時間採取措施了。貝丘科考夫頓時明白,這艘潛艇註定要完蛋了。接著他開啟了應急冷卻劑控制裝置,讓海水湧進反應堆密閉殼。這自然引起了全艇的無比驚恐。
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