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帝的檢閱。

程不識策馬而來,來到景帝面前,停了下來。在馬上微微欠身,這是馬上軍禮:“北征將士列陣完畢,請皇上檢閱!”

景帝檢閱軍隊時,向景帝稟報,也是無上榮耀,李廣唱禮,這事就落到程不識身上了,這是周陽與一眾將領商議的結果。

“將士們辛苦了!”景帝一拍赤電寶馬,緩緩從陣中馳過,大聲慰勞。

“大漢萬歲!”漢軍將士們高呼,算是對景帝慰勞的回答。

“漢軍威武!”沖天的戰號,出自百姓之口。

在周陽、李廣、程不識、周亞夫、馮敬、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的陪同下,景帝一邊慰營將士們,一邊策馬緩緩經過。

等到景帝馳過,檢閱也就完成了。

漢朝雖然數十年給匈奴壓著打,卻沒有忘記仇恨。一直想復仇。對軍隊很是重視,雖然漢朝採取的是防禦戰略,守得城池勿失即可。歷代皇帝時不時就要去巡視長安附近的軍營,細柳、灞上去得最多。

漢文帝巡視細柳,發現周亞夫成為一段佳話。

可是,與如今的檢閱根本沒法比。以前檢閱,那是為了打敗匈奴而巡視。眼下,卻是打敗了匈奴的勝利之師,完全不同,景帝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

威武、雄壯、氣勢不凡,殺氣騰騰,這是勝利之師的寫照,遠非景帝巡視過的灞上之軍所能比,他能不歡喜麼?

昂起頭,挺起胸,景帝一副揚眉吐氣之慨,拉轉馬頭,加快速度從軍陣中馳過,來到宮門前,翻身下馬,把馬韁遞給春陀,快步進了未央宮,再次登上城樓。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封賞,這是這次慶典的重要環節,依然振奮人心。

在萬人期待中,景帝緩緩開口了:“匈奴橫行,滋擾華夏。邊關泣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朕不得已而興義師,賴天之幸,將士用命,長城大破匈奴,斬首四十餘萬,開一代雄風!大漢建立以來,從未有如此大勝!”

略一停頓,微微一掃城下,不管是百姓還是將士們,無不是凝神細聽,大是滿意。做皇帝,除了建功立業,就是掌控別人的生死,行賞罰事最樂了。

景帝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賞罰不知道進行過多少回,就沒有如今這般樂。平定七國之亂,升賞周亞夫、梁王、竇嬰他們,景帝很快活。可是,和眼下比起來,沒得比。這是對匈奴的大勝。數十年積累的憤怒、仇恨,化為無上喜悅,要不快活都不行。

“賞功罰過,勸善之意,如此大勝,朕不惜重賞!”景帝的目光停在周陽身上,第一個要封賞的肯定是周陽,這沒什麼好說的。

問題是,會封周陽何等之賞呢?謎底沒有揭開之前,依然是人們最關心的事情。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集中在周陽身上。

竇太后眼睛看不見,耳朵已經豎得老高了,她心裡一個勁的想“會給周陽何等之賞呢?”

許茹更是一雙妙目瞪得滾圓,緊張得都快暈過去,南宮公主不得不扶著她。作為母親,周陽受賞,她很激動,很自豪,可是,在封賞到來之際,她又是緊張得快撐不住了。

“周陽將門虎子,少讀兵書,深通韜略,不憤匈奴橫行,仗劍從軍,奮擊邊關!”景帝一通好聽的言辭下來,把周陽誇到天上去了。

“我有這麼好嗎?”周陽自問一句。

以前那個周陽,自小沒學好,吃喝玩樂。樣樣精通,鬥雞走狗,無不為,就是不讀兵書,這和“少讀兵書”挨不上邊。

至於深通韜略,好象有點靠譜,周陽讀過不少商戰之書,和讀兵書沒什麼兩樣。

仗劍從軍,奮擊邊關之語,那是奉令而行,不去也得去。

匈奴橫行,周陽不憤,景帝這麼多讚賞之語中,就這句話最正確。

周亞夫一臉的得色,拈起了鬍鬚,眼睛一睜一眯的,非常享受。景帝那是金口誇讚,從此以後,周陽以前的那些破事兒,誰敢提?誰敢譏笑?

經過景帝這麼一說,周陽簡直就是標標準準的“乖孩子”,好得不能再好,一個大義凜然。為國為朝廷的世家子弟就給刻劃出來了。

“襲阿胡部營地,出謀敗匈奴左谷蠡王,就是單于的御弟伊稚斜,於安陶!”景帝生怕百姓不知左谷蠡王是哪一位,竟然解釋了一句。

安陶之戰,是漢軍今年的第一個勝仗,早就傳遍了天下。可是,知道這竟是出自周陽之手的人卻不多,百姓一陣驚呼。

“大帥威武!”

百姓齊聲歡呼起來,吼聲之響亮,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