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來說,這話很長志氣,要人不開心都不行。

正是因為這樣,李廣才叫嚷著,要周陽把這書信在奏章裡提一下,要景帝也高興高興。周陽本無此心,卻拗不過眾將,只得依了,在奏章的最後附上一句,沒想到景帝竟是歡喜得要痛飲千杯。

如此豪言下酒,不要說千杯,就是三千杯也不多!

“會獵”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真正的打獵。

在周陽的信裡,當然不是來龍城打獵,而是要來攻打龍城,要與軍臣單于在此大戰一番。

龍城是什麼地方?匈奴單于的埋骨之所。埋在這裡的匈奴單于何其之多,遠的數百上千年前的單于,近者冒頓、老上單于都埋在這裡。

這可是匈奴的聖地!在匈奴的聖地和軍臣單于大戰一場,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周陽要當著匈奴歷代單于的面打敗軍臣單于,要當著軍臣單于的面挖了歷代單地的墳墓。挖了你老祖宗的墳墓,你就是罪人,是無能之人,這是莫大的諷刺、羞辱、蔑視……

人生之受辱至此,已經到了極致,無法再超越了!

軍臣單于一讀此信,能不氣得吐血?能不氣得連連吐血?

不過是寫在左大都尉裘衣上的幾句話罷了,然而,匈奴一眾大臣,卻是作聲不得,沒有人說話,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看著鮮活的字跡,人人臉上變色,瞳孔收縮,彷彿那不是字,是晴天霹靂似的!

沒錯,這的確是晴天霹靂!

漢朝數十年來,沒有發出過如此有氣勢的豪言!此時驟然出現在單于王帳中,無異於晴天霹靂,震驚了匈奴大臣。

中行說看著裘衣上的字跡,胸口急劇起伏,他是漢人。也是沒有想到漢人中竟然有如此膽色過人之人。他投靠匈奴,教匈奴擄掠漢朝邊境,是對還是錯呢?

在這一刻,他平生第一次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些分辨不清是非了。要是周陽真的率領大軍馳騁在大漠上,殺到龍城,他的命運將會非常悲慘。

以前,他是一點這種想法也沒有,可是,如今卻感受著烈烈英氣,從未有過的豪言,他的心第一次顫抖了!

“噗!”

那字跡,鮮紅如血,彷彿一把把利劍,直戳他的心窩,中行說一口鮮血吐出來,仰面便倒,臉色蒼白,手足發冷。

周陽絕對沒有想到,他一通書信,不僅氣得軍臣單于吐血,還嚇得中行說暈倒。更是驚得一眾匈奴大臣動彈不得。

不說其他,一通書信有此威力,足以自豪了!

……

雁門城下,秋意漸起,秋草已黃,炎炎夏日早已過完。

然而,城下的漢軍訓練刻苦,人人汗流浹背,彷彿這仍是炎熱的夏季似的。

訓練雖然辛苦,可是,漢軍沒有人退縮,反而是士氣高昂,鬥志昂揚。

勝仗是激勵士氣的最好方式,接連的勝仗早已一掃漢軍以前的頹勢,軍心大振,人人願與匈奴決一死戰。要想在即將到來的秋後大戰中獲勝,取得大勝,就必須訓練,必須執行周大帥的意圖。

到如今,漢軍士卒對周陽萬分信服,誰叫周陽總是帶他們打勝仗呢?

不僅打勝仗,還勝得乾脆利索,絕不拖泥帶水,連匈奴第一猛將都給砍了頭顱,這能不振奮人心,能不激勵軍心嗎?

在軍臣單于當日紮營處,周陽駐馬其間。當日,大戰過後,累累屍骨。滿地泥濘,而現在,卻是漢朝騎兵的訓練場。

不得不說,這塊平地,除了地勢稍低,易於積水外,還真是訓練騎兵的好地方。地勢開闊,易於騎兵馳騁。

李廣、程不識、馮敬他們駐馬周陽身側,靜靜觀看漢軍馳騁。

在周陽身前不遠處,有一堵土牆,長約百米,土色尚新,新築不久。這是為了檢驗騎兵使用長矛的衝擊力,公孫賀特的修築。

土牆前面,有一百建章軍,手裡一支長矛,在日光下閃閃發光,很是銳利。他們,正是選出來測試長矛威力。

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公孫賀。

周陽的設想的確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使得騎兵的威力更強,可是,究竟有多強。誰也沒有見過,無法預知。就是周陽本人,也不知道這會使騎兵的戰力增加多少,測試是必須。

“這土牆夯築得很厚實,他們能撞倒嗎?”李廣眉頭一擰,有些把握不定。

“看看就知道了。”這問題誰也無法回答,只有等待事實了,程不識也沒有定論。

周陽右手一揮,公孫賀手中長矛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