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令,匈奴無不是打馬疾趕,不要命的朝長城撲來。
從時間上來說,李廣率領的漢軍先出發,按理應該是他們先到。可是,漢軍步兵的騎術哪能與自小生長在馬背上的匈奴比,在速度上明顯不如匈奴。
周陽若是派出公孫賀率領騎兵前來攻佔長城,匈奴一點機會也沒有。可是,周陽手裡就這麼一支騎兵,有力的拳頭不用在戰場上,用來佔領長城,那是大材小用。
長城上,不便騎兵發揮,用步兵是最合使的。
雖然匈奴來得很快,遠出李廣的意料。可是,漢軍還是先一步上了長城,就是匈奴衝到,也是無能為力。
李廣這想法不錯,可是,這是足智多謀的伊稚斜率軍前來。此人的最大長處,就是機敏達變,行事果決。他遠遠看見漢軍正向長城撲去,若是匈奴從後追上去,根本不可能佔領長城,會給漢軍打退。
為今之計,就是要在漢軍全面佔領長城之前,先衝上去。漢軍已經先一步衝上了長城,匈奴已經沒有機會了。若是換個人,要麼退兵,要麼強攻。
伊稚斜卻不這麼看,他知道,他仍有機會。原因就在於,長城太長,漢軍即使衝了長城,也不可有在短時間全部佔領。
當機立斷,伊稚斜率領匈奴朝西方疾馳而去。
李廣站在城牆上看得不明所以,匈奴怎麼不來攻?即使不來攻,那也該退走,為何朝西邊馳去?
念頭轉動之際,立時明白過來,暗叫一聲不好,大吼道:“快,往西去,往西!”
一邊大叫,一邊飛奔而去。
漢軍遵行無誤,喘著粗氣,從後衝來。只見雄偉的長城上,漢軍好象一條長城,向著西邊衝去。
漢軍按照李廣的佈署,從不同的地方登上長城,已經有好幾裡寬的長城給漢軍佔領了。只需要再一會兒功夫,登上長城的漢軍就可以向兩邊延伸,把長城徹底控制住。
伊稚斜的機會,就是這時間差,他要趕在漢軍把兵力鋪開之前衝上長城。漢軍在長城上衝,方便快捷,佔有優勢。
可是,匈奴是騎馬的,奔跑起來更快,沒多久,就把漢軍甩開一段距離。
在長城上縱馬很不方便,一是長城不夠寬,二是每隔一定距離,就建有城堡,漢軍只能靠兩條腿與四條腿的匈奴賽跑。
伊稚斜這才一拉馬韁,對著長城衝了上去。剛衝到長城下,只見漢軍在李廣的率領下,如飛般趕來。
飛身下馬,伊稚斜從臺階上蹬蹬的衝了上去。摘下背上硬弓,搭上勁矢,還沒有來得及放箭,只聽一陣破空聲響起,正是李廣對他下手了。
李廣的箭術,伊稚斜自知不及,急忙一躥,躲到城堡裡面,手中的箭矢從垛噴射出去。後面的匈奴衝上來,不少人給漢軍射殺,只有少數衝進了城堡。
只要一進入城堡,就安全了。長城的城堡,相當於一座小型城池,堅固異常,易守難攻。匈奴一進入,憑藉城堡的掩護抵擋漢軍的進攻。
後世雖有秦始皇修長城的說法,其實長城的修建歷時數百年,並非由秦朝修建。戰國時的秦、趙、燕三國北方經常遭到匈奴、胡人的騷擾,這才修建了長城。到了秦朝,秦始皇對長城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建,把原本沒有聯在一起的長城聯結在一起,再把不符和戰爭需要的地段進行改建,使之更加符合戰爭的需求。
主持這一浩大工程的就是名將蒙恬。
蒙恬不僅僅是一員才能卓著的軍事家,還是一個很有建樹的科學家。準確的說,應該是軍事科學家。他為秦軍發明、改進了不少武器裝備,改建長城更是他的大手筆。
經過他改建的長城,堅固耐用,很符合戰爭的需要。
如此了得的長城,一旦落入匈奴手裡,後果就很嚴重了。匈奴儘管不善守城,可是藉助城堡的輔助,仍是守得跟鐵桶似的,李廣空有獨步千古的絕世箭術,也是徒嘆奈何。
在李廣的指揮下,漢軍對城堡發起猛攻,卻是沒有絲毫進展。反倒是登上長城的匈奴越來越多,匈奴佔領的長城越來越長。
長城,長城,簡單的說就是很長的城。長城很長,長達萬里,卻並不寬,僅能容兩輛馬車通行,再多的兵力也是展不開。在長城上攻打長城,就需要一個城堡一個城堡去爭奪,這得多少時間?
更別說,城堡堅固異常,易守難攻,一個也攻不下來。李廣鬱悶得快發狂了,卻是無可如何。
總的來說,漢軍佔領了三分之二,只有三分之一落入匈奴手裡。就是這三分之一,也足以放跑不少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