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足的,就是速度不夠快,雖是可以進攻,卻是不能追上騎兵,這事誰也沒法彌補。
目的已經達到了,何必給匈奴機會?
周陽令旗一展,金聲大作,這是收兵的命令。
戟陣開始收攏,向營寨撤退。
這可是對付漢軍的良機,軍臣單于哪會錯過,命令匈奴追擊。他更是命令侯產兒,截斷漢軍的退路。
軍臣單于急於建功,少算了一樣,那就是騎兵不能與戟陣硬撼。漢軍的戟陣對著侯產兒一衝,侯產兒的軍隊立時逃散,根本無法切斷漢軍的退路。
不能切斷漢軍退路,那就正面追擊。在軍臣單于的指揮下,匈奴咬住漢軍不放,用弓箭射殺。然而,漢軍的騎兵,以建章軍為核心,疾馳而來,對著他的騎陣就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漢軍騎兵的四重打擊下,匈奴騎陣傷亡高昂。
代價之大,比起面對戟陣還要高上許多。
戟陣太慢,只要匈奴不與之硬撼,傷亡就不會太大。可是,漢朝騎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更是有匈奴望塵莫及的四重打擊,攻擊力極強,要想傷亡不大都不成。
在騎兵的掩護下,戟陣退入大營,營門關上,這一戰,漢軍大勝!
望著漢軍的營寨,軍臣單于無可奈何,只得收兵回營。
漢軍的營盤守得跟鐵桶似的,硬攻肯定討不了好。再者,漢軍又有了戟陣,那是如虎添翼,匈奴強攻的話,傷亡會高得出奇,只有退兵的份。
與悶悶不樂的軍臣單于正好相反,此時的漢軍歡呼雀躍,歡騰一片。
“漢軍威武!”
“大漢萬歲!”
沖天的吼聲直上雲霄,震得浮雲為之碎裂。
匈奴之所以橫行,漢軍之所以處於劣勢,原因就在於步兵不如騎兵,步兵遇到騎兵,等於屠殺。
今天,漢軍改寫了歷史,步兵打敗了匈奴!
雖然戰果並不大,畢竟是勝了!
在當時,重步兵這一兵種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更沒有用來對付騎兵,步兵能打敗騎兵,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了,這本身就值得高興。
在這之前,有一支非常有名的重步兵,就是名將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橫掃了天下。可是,那時,因為騎兵剛剛興起,吳起的魏武卒並不是用來對付騎兵的。
“太好了!匈奴終於知道我們的厲害了!”李廣興奮得直揮拳頭。
他和匈奴打了這麼多年,對匈奴的騎兵非常頭疼,為了自保,不得不帶著笨重的戰車。
“是匈奴知道我們步兵的厲害了!”程不識糾正一句。
漢軍一連串的勝利,匈奴早就知道漢軍的厲害了。可是,主要是用騎兵打的,雁門大戰也用了步兵,那是藉助暴雨限制了匈奴騎兵的發揮。象今天這般,兩種優劣不成比例的兵種正面硬撼,並戰而勝之,在漢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準確的說,匈奴應該是嚐到漢朝步兵的厲害了!
“對對對!”李廣大聲贊同。
這歡騰不在打了大勝仗之下,足足鬧了小半個時辰,方才停歇下來。
李廣、程不識他們跟著周陽,來到帥帳。
李廣剛剛跪坐下來,馬上就叫嚷起來了:“大帥,我們的步兵如此能打,是不是該決戰了?我們擺起弩陣,正面殺傷匈奴,再用戟陣相輔,匈奴能奈我何?”
這話說到眾人心裡去了,齊聲附和。
弩陣的殺傷力驚人,可是,不能防守。一旦匈奴攻到跟前,弩陣只有給屠殺的份。
有了戟陣,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用來保護弩陣,還可以配合弩陣對匈奴發起進攻,這勝算就大了許多。
周陽微一點頭道:“戟陣的威力不錯,要想硬破的話,只有弩陣了。可是,並非沒有辦法攻破。我們今日剛剛拿出戟陣,匈奴不是找到了破解之策?”
“匈奴可惡!”李廣嘀咕一聲。
“匈奴的騎兵身著皮甲,揹負弓箭,腰挎彎刀,最大的優勢就是輕便!”周陽臉一肅,剖析起來:“正是因為輕便,匈奴才能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可以擄掠。若是匈奴發揮這一優勢,用來對付我們的戟陣,後果堪虞。”
“是呀!”程不識接過話頭道:“戟陣威力雖然大,卻是太慢,都是步兵嘛。匈奴拉開距離,用弓箭射殺。把我們拖累拖疲,再來掩殺,我們就不是對手了。這決戰之時,一定不能讓此事發生。”
若決戰之時,匈奴採用這一打法,那對漢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