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年2月24日,中國空軍在臺灣的臺北上空擊落四架日機。5月20日,中國的大型單翼飛機向日本撒下很多傳單,表明日本人沒必要躲避中國人的空襲,中國人並不象日本人那樣肆意屠殺和平居民。

這一年不僅對後退的中國人,而且對進攻的日本人來說也是艱苦的一年,霍亂和疾病使日本人損失慘重。

但是,在1938年底,日本就宣佈他們佔領了有1。7億人口的1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

日本還令人難以置信地宣佈,作為死亡5萬日軍的代價,80萬中國人在戰爭中被打死。此後,日本停止了大的攻勢。第二年,日本也沒有進一步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這種形勢出現後不久,國民黨政府在重慶安頓下來。他們的軍隊現在和海上斷絕了聯絡,除了蘇聯的援助物資取道陸路從中亞和緬甸公路運進之外,他們完全處於戰略上的孤立狀態。

對於蔣介石的“大撤退”,日本軍事戰略作家末至磨在他七十年代的著作《日本的血腥戰爭》中有這樣的描寫:

儘管中國軍隊由於武器落後、缺少訓練而遭受重大損失,他們仍然擁有七百萬一線作戰力量,不斷騷擾日軍,使他們疲憊不堪。

實際上,使日軍很頭疼的是中國軍隊“以撤退代替進攻”的戰略。雖然存在著區域性的戰鬥和小規模衝突,但是一般說來,中國軍隊是以撤退(而不是進攻)來達到他們的戰略目的。

中國領土“廣闊而縱深”,中國軍隊行動迅速。

疲乏的日軍迫不上他們,特別是在供應線經常被切斷之後。

正因為如此,中國軍隊的主力一直沒有遭受決定性的打擊。日軍幾乎是順利地佔領了城市、據點和鐵路……但他們要照顧如此之大的地盤,這無疑是一種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