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2部分

不由得融化了一些。

因為眉帶青鸞,他自小被送出宮,父母俱在,他實際上過得日子也和孤兒沒什麼差別。這個叫喜妹的小姑娘,和她弟弟,也變成孤兒了……

……

三天的時間,對於結丹修士漫長的壽命來說,是白雲蒼狗不經意就會溜走的時間。

但對於掙扎在死亡線上,和瘟疫搶奪生命的人來說,每過一天,當燒退了,或者紅斑在消散變淡一點,他們都更有勇氣面對明日。

從先前等死的暮靄生氣不同,期待下一頓飯,期待著病癒,期待著活下去。

有了求生之心,打砸城內屋舍的人少了。刺頭壞人不會幡然醒悟,卻也知道此時不是他們鬧騰之時。

閒來無事,大家喝飽了粥,聚在一起只有聊天了。

最開始至多聊聊這頓菜粥是如何美味,你吃得是香菇,我吃得是黃瓜味,或者天氣真好之類的話題。

再然後就是彼此來自哪裡,家裡可還有人在這場瘟疫中活下來,陪著灑灑淚水。

但這些東西翻來覆去說,聽得人無聊,當大夥有了精神,有了閒時,這些大部分是莊稼漢和小商人或者城中貧民的感染者,其實最好奇,最想談的就是,耗費心力救了這兩三萬人的仙人,到底是何方來歷?

道號都不知道,活命之恩,日後連償還香火情都不能,讓人如何心安?

城外的人當然也在期待著城中情況。

特別是抗旨拖延燒成之日的將領。自林洛然發話要救這許多人,三天時間已眨眼而過,督軍的宮中宦官一再催促,根本不信將領所說的仙人臨世的說辭。

這姓張的將軍,本已有功高震主的端倪,不然也不會前線打仗,卻推搡他來幹著燒城的缺德事兒。宦官最能揣摩天子心思,面對張將軍的好言解釋,百般刁難。

第三天的夜晚如約而來,仙人蹤跡難覓。

宦官聲音尖刻,“張將軍,您莫非要明目張膽違抗皇命不成?”

“張某不敢,實是仙人有令,不敢不從。”

宦官冷笑,仙人,何處有仙人?

幾名副將都暗暗咬牙切齒,不知是要勸說將軍聽令,還是為那滿城的平民求一線生機。只是,天色已暗,三天時日毫不摻假,那白衣勝雪的仙人,自三日前顯露神通,卻再也沒有動靜了。

城內也很安靜,若非城主府掛在屋簷下的桐油燈每到夜晚都會依次被點亮,他們都會懷疑,申城其實已經成了一座死城。

仙人失約,是沒能救得這兩三萬人?

也是,畢竟不是兩三人,也不是兩三百,不是兩三千……縱有仙法,想同時救兩三萬人,也是天方夜譚吧?

張將軍心中惋惜,那宦官唾沫橫飛,一直催促著他下令燒城,張將軍並非一點壓力都沒有的。

他本已見疑於瀛國今上,根本不需要犯錯,只要一點藉口,等待張家的,必然不是什麼好事。

為了這許多平民,他死了也就罷了。

但張家上下幾百人,特別是他的長孫,前些日子剛做了滿月酒。

他眉頭皺起來,那是良心和私心在苦苦掙扎。

宦官似乎從中看出了端倪,冷笑幾聲,直奔外帳而去。他選定高地,從懷中掏出一張黃綢卷軸,宣讀了密旨。

張將軍喪失了三萬精兵的管理權!

宦官高舉著聖旨,尖細的聲音在夜色中傳的老遠:“眾將士聽令,立刻燒城!立刻燒城!”

張將軍頹然後退,一瞬間似乎老了十歲。

帶了火油的箭矢被射進申城。城牆固然是沾火既染,城裡建築也都是木材,瀛國天氣炎熱,木板被曬得極幹,燃燒的速度並不比潑了火油的城牆慢多少。

被認為是死城的申城中,喧囂沸天,呼救聲,怒罵聲,哭聲,交纏到一起,讓士兵手中的箭矢一緩……又有什麼用呢,火勢早已蔓延開來。

像養豬一樣被圈養的平民們,眼淚有著紅絲,悲憤異常。

熊熊火牆內,是他們的親人!

死了也罷,聽著動靜,分明大多數都活著,還活得中氣十足。他們的親人,定然是被仙人救回了,不是死於瘟疫之手,是要被活活燒死啊!

“我和你們拼了!”

雙眼通紅的平民湧上前去,不比先前的富人鬧事,這種深入骨髓的悲憤感染人心,引起共鳴。精兵手中明明是寒光的刀劍,他們明明有著三倍於城外平民的數量,卻被血肉之軀逼得節節後退。

因為他們內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