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美國購買日本的晶片,其實美國有技術也能自己生產。但是維持那個產業鏈,要耗費大量工程師了,美國的人力成本太金貴了,不僅僅是單個人力成本,這個產業所需要的人太多,必須是大城市,按照美國人家庭能源消耗量,生活物資消耗量,維持相同人口大城市。還是亞洲便宜點。所以這種密集型科技勞動外交給日本。
天行會有意識的將自鑑會綁在戰車上,制定貿易協定,分配給自鑑會一定生產任務。利用貿易協定購買掉這些物資。這是勢力和勢力之間的利益聯絡。
工業國不是小作坊,今天做一點買一點,所有裝置購買一天不用,或者幾個月生產東西賣不出去,整個產業就陷入饑荒。談了貿易協定,約定了出口協議,那就相當於給國內大部分產業綁上了一段時間的鐵飯碗。
而約定了進口協議,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進口產品其他家無法供應,那麼進口協議就是進口方求著出口方。希望這家不要斷貨。比如說地球上阿拉伯的土豪們。他們出口石油,別的國家在沒有新能源的時候,必須讓著他們。還有就是二十世紀末期的美帝,他們出口武器提供安全,也沒哪家可以代替,世界所有小國也都讓著這位警察。
而第二種,則是進口一方能找到多家出口勢力。那麼出口方就要求著進口方。比如說美國談論貿易,必談的就是自家的農業出口,但是歐洲東亞這些有購買力的國家都不讓步。他們都有自己的農業。至於那些饑荒國家想買,買不起。
這就是供需關係不平衡下,賣家主場和買家主場的問題。從貿易關係來看自鑑會所有購買的都是初級加工產品,也就是鋼鐵,石油等物資。每年經過貿易協定賺錢,全部用來買這些東西了。甚至還不夠,還需要從天行會那裡貸款。
現在已經連續借了七年,連利息都越滾越高了。這些貸款會在戰時讓自鑑會的工業幫助天行會生產大量的必須物資。只有工業生產力,或者是有資源的,且能夠穩定存在,保護自己的勢力才值得借貸。
天行會也在為下一場戰爭準備,自鑑會願意借貸,願意維持這個貿易往來,維持住物資供應鏈,自然是他們願意的。至於錢,只是一個數字,可以輕易的用金融戲法,將自己手裡的數字變大。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自鑑會這個經歷過歷史變革的勢力,在幹什麼?一個科技工人為主的集體。不管經濟利益,準備對全部工業專案進行攻克,並且準備建設自己的金融體系為這個集體能夠更好的調派工業生產物資服務。
金融體系其實是社會物資調派的指揮棒,只不過鐵塔的上層拿著這東西當權杖來使。
憲法上財富神聖不可侵犯,就是為了給這個權杖上buff。至於自鑑會的憲法,則是強調了,成立於鐵塔文明核戰期間,所有人同心協力,學習勞動戰鬥,走過了危機,生存下來,自鑑會的權利屬於勞動人民。
接下來就是讓二十一世紀中國人覺得詬病的那一句,星球一切礦山林場農用土地海洋所有權屬於自鑑會。讓小民詬病是因為感覺到自己撿到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很不自由。
然而處於歷史的必然性,現在自鑑會還是把這一句加上了,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握著金融權杖,最想控制的東西。對於小民來說錢是錢,對於握著金融權杖的人來說,錢數字。而自鑑會的憲法約束了握著金融指揮棒人權利。
二十一世紀初期,由於媒體屁股極容易向錢看齊的原因。人人都能說出,君主立憲制,憲法將皇帝獨裁者權利約束住的歷史必然性。但是很少有人能說出,憲法將金融指揮棒可能會過分的權利約束住的歷史必然。
如果有人能夠調查一下,自鑑會的情況,所有的經濟沒有任何過分生產。所有產品都銜接著下一個工廠的所需。這個世界其他勢力根本想象不出來自鑑會上演了何等經濟奇蹟。科技進步奇蹟。
這種經濟科技奇蹟在地球上,只有德國納粹復甦經濟時期,二戰結束後,蘇聯,西歐,日本,以及中國49年到沒抽風的那段時期才有。
各種主義讓民眾有了重建國家的使命感。儘管報酬很低,但是在使命感下驅動的。當時的熱情,難以在和平時代用價格的來衡量。和平時代讓一個員工廢寢忘食的勞動,這要出多少工資?而當時一個國家的熱情到底值多少錢?
然而鐵塔漫長的歷史,資本的種種操作已經將平民各種值得驕傲的情緒踐踏殆盡了。資本希望所有活動,一塊是一塊,希望民眾和經濟不相關“不理智”牴觸少一點,甚至不要有集體的概念,來干擾金融指揮棒的運作。所以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