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思路對抗,一直伴隨著地球的戰爭歷史,地球的戰爭史上很少有長久無敵的武器,這種武器出現後,人們就在思考該如何削弱該種武器的殺傷。真正的善戰民族並不是一味的強調勇武,而是能夠冷靜的思考戰場上出現的一切。
真正的軍事工業並不是造軍事圖騰一樣的級武器,而是價效比高,可以大規模量產的武器。反物質盾並不是低端科技,相反如果要量產的,由於危險度極高,複雜的生產環節上任何差錯都不能有,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要符合資料範圍。反物質這種危險物品,想要像任迪這麼晚先把自家工業基礎數字化生產精確到極限。
能成功造出來一百個,但是在第一百零一個玩砸了,這就不是合格的量產技術。相對而言哪些八級文明而如果要玩這種反物質反應裝甲戰艦,只能少批次的生產,直接導致成本過高,所以還不如在單艦的戰鬥力上下苦功。
在現在這個技術級別上,從兩種武器就能看出來任迪和這個世界的半神對技術思維是不同的。任迪的武器思維是打宇宙大戰的思維,而不是八級文明地區衝突的思維。
而任迪的思維讓這個宇宙所謂智慧物種非常鬱悶。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在幾個月前,三千萬艦隊被逼的倒退兩百光秒,讓方風一方倍感威風。比太空要塞還要巨大的八角戰艦,讓眾多大宗師感覺到了安全感。
然而三個月後,碎星就再一次動了總攻。將這種安全感無情的粉碎了。浩大的艦隊從太空各個角度朝著方風的防守區域撲過來,當八角戰艦再一次啟動級火力的時候,方風一方現,其殺傷效能驟減小,
在四十光秒外,奇異物質的粒子流吹拂碎星的戰艦,隱隱可以看到一層光罩乍現。這是反物質和奇異物質反應形成的光芒,強大的光芒在戰艦外圍爆,將戰艦外圍鈦鋼鋼甲加熱了數十度。然而就僅此而已了。
這是完美的泯滅,反應物只有光子,光子無差別的推動所有物質,戰艦被燒的灼熱,而掃過來質量非常少的奇異物質則是直接失去度,然後立刻衰變成正常物質。
泰坦戰艦直接失去了效能,而且僅僅是在三個月內。前後如此巨大的對比,讓方風帝國如墜雲霧。七級和八級文明在太空戰中巨大的差距,在三個月內彌補完成。從望遠鏡的觀察資料來看,碎星的艦隊僅僅是外加了一個結構。
在二十天後,雙方的艦隊大規模接觸了,一個個戰列面在一光秒到兩光秒的距離上相互射火力。雙方的磁場防護對質子流的殺傷是同樣的。而轟炸機投擲核彈,對戰艦的磁場防護效應也是相同的。所以雙方戰艦的損毀度是相當快的。
至於泰坦戰艦,那玩意在十個光秒到六光秒的範圍內燒燬了三千艘戰艦(部分泰坦戰艦指燒燬了三百艘戰列艦)。然後就在粒子束的攻擊下,徹底碎裂成了幾十個部分,整個泰坦戰艦在太空中隨後的碎裂,猶如一朵陶瓷的花朵所有的花瓣被外力突然扯碎一樣。
因為體積太大了。不是流線的艦體,磁場無法完美籠罩。當一束束質子光束在深邃的太空中猶如閃電一樣劃過,在泰坦戰艦巨大的鋼鐵結構上開出了燦爛無比的火光。整個泰坦戰艦被命中部位,朝著四面八方濺射紅色的氣化物質。這個戰場上的圖騰以異常壯烈的姿態在真空中潰散成眾多金屬殘骸。
將視角從泰坦戰艦毀滅的戰場上,拉回到整個戰場上,碎星的鋼鐵戰艦外殼不停的閃耀著,光罩時隱時現,這不是遭受攻擊的場面,而是不帶電的宇宙塵埃和反物質層接觸產生的光罩。現在在碎星的攻擊下,方風帝國的軍團已經潰不成軍。也只有追擊的一方才會和宇宙塵埃接觸。
碎星的戰艦叢集控制住了戰場,無畏的跨越了戰場殘骸區,也就是宇宙塵埃區域。七十六光秒的戰略面上(這種立體戰場不能用戰線來形容)。近千萬戰艦還在和戰略面上殘存的方風艦隊糾纏,而大片大片的區域,碎星的艦隊已經完成了突破。部分戰列面,在突破後開始了巨大的轉向,對方風帝國的殘餘戰列面前後包夾進攻。
而還有數百萬戰列艦則是直接撲向了託塔星,託塔星現在周圍有著六十八個星門環繞,這些星門都是大宗師們挪動過來的。挪動過來的時候花費了數十天,挪走也沒那麼容易。
在戰局惡劣形式上,方風佔領的託塔星與當年柏林有的一拼了。t34海圍住了柏林。當然現在的戰場要更加宏大,因為戰場是在整個太空上不是在地球表面。空間尺度不是以百公里來計算,而是以光秒來計算。而現在衝鋒的鋼鐵叢集,不是32噸的t34,而是一千四百萬噸的太空戰列艦。總數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