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化鐵三氧化鐵往往混雜在一起形成鐵礦,有的時候混雜的多有的時候混雜的少,裡面有有成分不等七雜八雜含磷等雜質。至於煤礦,這玩意是古代植物埋藏演變形成的,埋藏的年代不同熱值不同成分不同。

如果單純的將煤礦和鐵礦扔進高爐中燒,即使你技術規範再強,每次投入的原料不同,你根本煉不出來穩定性質的鋼鐵。自然界的礦物變化多端,多種混合。毫無定式。所以必須選礦。既然自然界的礦物性質是不同的沒有像遊戲那樣一個標準化。那麼就把有用礦物含量在一定幅度,各種雜質在一定幅度變化的鋼材歸類成一個種類。比如所這個鐵礦,含鐵量百分之多少為一類礦含鐵量百分之多少為二類礦。然後再按照有害雜質硫、磷、砷、鉀、鈉、氟的含量多少,繼續分為一類多少形態。同理煤礦也是這樣分類的。

什麼種類的礦物和什麼種類的礦物反應採用什麼樣工藝煉製形成什麼種類的初級材料,然後初級材料在經過什麼種類的加工變成高階材料。每一種選礦選出來的礦種的冶煉工藝都是冶煉工人一爐爐鋼逐步摸索出來的。比如說鍊鋼,某種個高爐它就只吃一種鐵礦和煤礦採用一種工藝。其每次除渣除去有害物質的步驟都可以記載本子上,波動幅度不會大。波動幅度不大就可以用資料化來標示,以後新人同樣的步驟操作,就可以生產出這樣品質的鋼鐵。鍊鋼的經驗也就被資料化固定了。

分的越細緻,說明鍊鋼的時候原材料對鋼鐵出爐的影響幅度越小。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在追求材料精細的年代,選礦是根基。工業就是按照人心中對自然制定的資料標準來生產,這個標準越細化,就相當於照相機的畫素越清晰。相片上的資訊和自然光線資訊越接近。工業標準越細化就說明對材料生產的性質掌控的越精細,製造的工具就越能掌控自然。

風花雪月的文人沒有這個用心中資料標尺丈量天地概念,搞工業就是災難。張之洞這個“能臣”,隨便一句中國怎麼能無好鐵好煤。結果選錯了爐子。不對也許壓根就不是選錯,而是買辦們買了便宜貨,搞工業的都知道,鍊鋼中鐵水由於礦石中通常含有硫磷這些元素,通常都是酸性的,鹼性爐比酸性爐要先進。結果漢陽恰恰就是買了酸性爐。

至於選出來的礦是按照什麼波動幅度來定標準?那就是鋼鐵廠中用一爐爐鋼摸索出來,逐漸判別兩爐鋼鐵細化過程中,將兩種差別細化成兩種標準。這個逐步細化的過程,就是材料學。就是這樣,第一次鴉#片戰爭大炮還是一尊來稱呼。而第二次鴉#片戰爭大炮就變成一門來稱呼。火炮管壁變薄變長。由於每一個獨立工業革命的國家對材料嘗試的過程是不同的,所以在天地自然材料屬性變化的一條線上,判斷出無數界定兩種礦物標準的分界線也是不同的。這就像一個廣場,廣場的長度是固定的,用英寸分解和用厘米分界,分界點是不同的。但是每一種分界都是因為嘗試形成的。他的標準是結合他的工藝是他嘗試出來的道路,你的標準是你結合你的工藝找差異逐漸細化出來的路。

很多民國小說,絲襪救國不是最狗血的。最狗血的是,一會向著德國買一個機械廠,一會像美國買一個鋼鐵廠。而不是買一整套從選礦,材料初加工,然後機械深加工的生產體系,在配上配套的教育體系,真是讓人憂心。尤其是前面買了德國的機械,核心技術標準還沒有到手,後腳就被英法收買對德宣戰,你當德國就這樣給你坑嘛。你以為變成戰勝國,英國就會放心的德國的核心技術流入遠東,變成他們的威脅?。如果真的可以這樣。中國tg對毛子何必天天笑臉對待毛熊,不就是惦記著毛子最後一點自己還在糾結材料學家產,不想翻臉嗎。中國的礦物種類齊全,人口眾多,核心科技,全套工業技術引數流到中國來,西方還玩個啥?直接跪。沒那個戰略家會這麼愚蠢。也只有毛熊當年熱血了一會,美帝軍事力量壓得毛熊膽寒,希望一個能打的幫他扛著資本主義世界的壓力。

結果就是那一次工業全方位援助,讓中國在六十年代可以自產噴氣式飛機和五九坦克,導彈,核潛艇。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當然後面的嗡嗡讓生產亂套,科學教育體系亂套,在後面發現落後了,經濟不好。覺得毛熊一時半會倒不了,可以以坑一坑毛熊作為交換吃美國送來的強生壯骨食品。結果工業標準換了。嗡嗡嗡造成破壞是經濟上的,經濟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科技發展,所以不得不補經濟缺板塊。然而後面改開一流工業國美國過來賣標準,標準換了造成的是工業創新上的重創。換標準了你怎麼創新?三流的工業國買產品,二流的工業國買技術,一流的工業國賣標準。這尼瑪任